上一篇聊创业方向的内容发出来后,后台好多网友私信问:到底该从哪个品类动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你最熟悉的地方 ——一定要选你有天然优势的品类。
举个很鲜活的例子,我有个学生说想做新媒体带货,目标特别明确:“老师,我就想学好方法,回家带我们家的花椒。” 他家在四川汉源,祖辈种了三代花椒,当地的大红袍花椒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麻味醇厚还带着清香味。这就是典型的优势品类:他从小跟着家人摘花椒、晒花椒,知道哪片山的花椒日照最足,哪批货的成色最好,甚至能讲出 “凌晨四点摘的花椒比正午摘的香气保留多 30%” 这种外人不知道的门道。后续他拍短视频,镜头里是漫山遍野的花椒林,是奶奶用传统工艺晾晒的场景,评论区全是 “隔着屏幕都闻到麻味了”。这种根植于产地的优势,比凭空找个热门品类硬做,靠谱太多。
优势不一定非得是产地,也可能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之前听朋友讲过一个案例:有人发现都市年轻人做饭频率低,买一大袋米总吃不完,放久了还容易生虫。他就搞了个小创新 —— 用矿泉水瓶装大米,300g 一小瓶,刚好够一个人吃两顿,开封后一周内吃完不浪费。这背后的优势是什么?是对 “独居青年生活痛点” 的敏锐捕捉。再加上他老家是东北五常,能直接对接稻农,从脱壳到灌装 48 小时内完成,打着 “现磨鲜米” 的旗号,硬是把普通大米卖出了溢价。
产地优势更是藏着说不完的故事。就像云南昭通的天麻,得益于高海拔的冷凉气候,天麻素含量比其他产区高近 20%,当地农户还保留着 “林下仿野生种植” 的老法子,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这种 “天生天养” 的特质本身就是卖点。还有湖北蕲春的艾草,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明代李时珍那会儿就被写入《本草纲目》,当地的艾草精油提取率比普通艾草高 3 倍,做艾灸条、泡脚包天然就带着 “道地药材” 的信任背书。这些品类别的地方不是做不出来,但少了那份地理赋予的独特性,故事就难讲透了。
当然,工业产品想靠优势突围,难度会大一些,核心得在品牌故事和材料基底上做文章。我一个开拖鞋厂的朋友曾发愁:“一双拖鞋怎么做出品牌?” 确实,普通拖鞋太容易被仿制,正牌和仿品上脚差距不大,很难让用户买单。但也不是没先例,比如 Cross,它把 “洞洞鞋” 从功能性拖鞋做成了潮品 —— 靠的是可替换的卡通鞋花玩出个性化,靠和迪士尼、潮牌的联名打破 “廉价感”,更靠 “踩屎感” 的鞋底材质建立口碑,本质上是把 “舒适 + 个性” 的优势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