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越加班反而越穷?
网上曾经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活了六十年,有的人却把一天重复了六十年。这句话放在职场上一样适用。有人工作了10年,而有人把工作的一天重复了10年。
加班一般分两种:
第一种是主动加班,大多数情况属于救火式加班。主动加班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个人能力不足,上班时间不能完成本职工作,不得不加班来干完自己的活;另一种情况是个人能力很强,经常帮助老板或同事解决问题。
这两种情况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时间都拿来应付问题,却没有空闲去继续提升自己。
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长期只有技能输出却没有新技能输入,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提升,那么,在未来的职场里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弱,工资就会原地踏步,甚至高开低走,也就越来越穷。
另一种情况是被动加班,也叫陪加班。明明已经没什么事了,但是因为公司制度或上级要求,或者是因为其他同事还没走,所以不得不留下来加班。
在这种本来就不情愿的前提下留下来,基本没有谁会主动做高效率的事情。
这种被动加班不仅浪费了你的时间,还消磨了你的斗志,使你养成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会极大地遏制你的职业成长。
虽然我们都不喜欢加班,但是却常常或主动或被动地去加班。
时间管理理论里的四象限法则告诉我们,应该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我们在职场里很容易被第四象限所困扰,很多时候救火式加班都在忙这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当你在时间管理和事情规划上出了问题,就会被这些没完没了的琐事拖到加班的深渊里。
现在你或许可以拿着加班三倍的薪资,带女朋友去网红餐厅,给男朋友买昂贵手表。但三五年之后,抛开医疗、养老不谈,两个人的薪水都不一定能支付得起一个孩子的各种兴趣班,还有那把悬在每个父母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学区房。
你加班更多,可过的生活却更加拮据了。因为物价在上涨,而你的能力却没有得到指数级增长。
如何跳出“越加班越穷”的怪圈?
1、避免无效加班,所有的投入都要能够“变成钱”
管理学上有个很有趣的10/10/10思维,说的是做一件事前,可以考虑做完这件事10分钟,10个月,10年后会有什么影响。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避免因为过于在意加班费而进行无效加班的现象。
在加班之前,你可以想一下:
我现在加班在做的事情,10分钟后会为我带来什么直接好处?10个月后它能为我增加什么直接价值或者隐藏价值么?它能为我带来奖金或者项目经验么?10年后,这件事依旧会为我带来长远的好处,比如说一些卓越的项目名声或者成就么?
如果不能,那就算了吧。
时间就是钱,所有花费的时间都是投入,他们理应带来相应的回报。
2、建立自己的技能树,让“加班”更值钱
实力永远是职场第一话语权。有实力才有足够的底气去要求加薪。而学习便是提升实力最好的途径。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加班耗时间,而是搭建自己的技能树。换句话说,你学习的东西,都要在同一个网络上。
如果你是一个编辑,那要学习的就是文案,运营,用户心理,而不是设计,美术和社群。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就要学习常用的剪辑,设计软件,颜色和用户背后的心理学,而不是如何做程序写代码。
当你所有的技能称为一个网络,他们就像一棵树一样,互相支撑,繁荣增长,让你更有勇气去争取更高的薪资。
3、 跳出时间换钱的初阶模式,获取被动收入
初阶的职场人,都是在用时间来换钱,但是这其实是财富增长最低效的模式,因为你能付出的时间是有天花板的。
自由职业者在用创意和技能来积累财富,投资者在用商业眼光以钱生钱,企业家在用成功的商业模式来赚钱。
《小狗钱钱》里的小男孩有一只会下金蛋的鹅,那其实不是一只真正的鹅,而是一只指数基金。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企业家,但是我们都可以学一下这个小男孩的财富思维。
一直重复上班、加班、发工资、月光的循环,只会越加班越穷。所以要尽快跳出时间换钱的初阶模式,获取被动收入。
这种被动收入,可以是公司的股票或期权,它可以让你分享公司的成长红利;也可以是行业影响力叠加后的职场外变现,比如在自己的领域深耕后成为行业KOL,再对接其他商业合作。
在职场,如果你没有跳脱出眼前加班的全局思维和长期思维,去为自己长远的职业发展作打算,那么你就只会陷入“越加班越穷”的怪圈。
马云曾说过,加班是对的,不加班也是对的,但是不完成工作就是不对的。这是站在老板的角度对员工的要求。
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我们想说的是:
高效而有目标的加班是对的,不盲目加班也是对的,但是穷忙的低效加班,就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