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在你身边那些学习好,工作效率高的人,在读书做笔记方面很有一套。
再仔细回想一下,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是这样的:稍等一下,让我翻开笔记看看,再跟你讲。
仔细回想,上高中那会儿课业繁重,自己所做笔记只是简单的摘抄、划横线或批注。很多东西并没有反复的进行研读,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事后再翻阅,思路不清晰,还不能及时发现侧重点。笔记到是做了一大堆,实际效果却不好。
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那时班级学霸就很会做各类读书笔记。他手里常握一支三色圆珠笔,书本上决不会只留下一种颜色的横线,一种颜色的字体,所有的错题纠正本也是如此。
他的读书做笔记法,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总是以为别人是习惯使然。现在想来难怪别人学习效率高,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同样是坐在一个教室看书学习,他的效率却比我们高出了很多,他早已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分类。三年下来,他可以轻松的进行知识复盘,而我们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毫无章法可言。
听说,我们毕业那年,很多低年级的同学想买他的笔记本。也听说,他复印了很多本,小赚了一笔,拿着钱出去旅游了。
你也许会说:会读书、会做笔记,就这么了不起吗?
当然。古往今来,那些大家,即便被人说做有超群的记忆力,他们也是非常热衷做笔记的。比如钱钟书。
世人都感叹钱钟书是大才子,博览群书,记忆超群。话说他进清华大学的时候,放下狂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也有人说,现在清华学子从书架上拿下的任何一本图书,上面都有他留下的真迹。
是不是如此不知道,只知道就算厚重的大字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书上的批注、粗线、细线不计其数,读书同时则兼做笔记。
所以,他的学术著作仅引征书籍就多达4000多种。他的过目不忘,博学多才是有道理的。
再比如李敖。
他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他看一本书,从来不是只有一本书,甚至有时候看到8本书的厚度,因为他做了大量笔记。如果遇到一本特别喜欢的书,他会根据书的内容进行归纳,剪下内容,分类粘贴,然后再买一本新书进行收藏。
看吧,博闻强识的人没有几个是天生的,后期的努力和技巧同样重要!
所以,多观察生活,多向身边的各类达人学习、交流,你的高效、收获,不会只是一点点。
齐悦梦想社群九篇+9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