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给自己放个假,想想去哪里逛逛,来苏州已经快十年了。按常理来说苏州园林已经逛的不爱逛了,但是我连苏州园林长什么样压根儿也不知道。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去过,总以为离自己近的地方随时可以去,就一直拖了下来,也许苏州园林对我们久居江南的人来说,确实少了很多吸引力。但是我依然很好奇,想想迟早还是要去的,就今日吧。
到了拙政园已经大中午了,今天天气比较热,又仿佛回到了夏天,温度直逼30多度,走了一会儿我已经汗流浃背。到了景区门口有很多旅行社的人拉生意,说拙政园的门票30元,我一看门口标价90元的门票,怎么会打折这么厉害,便上前去咨询旅行社。结果得到的却是要我们坐游船,绕古城一圈,套路,一切都是套路。
旁边有个免费的园林博物馆,我们先去看看,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走入博物馆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知识的海洋。他先从中国古代的三大园林说起,皇家园林,比如故宫,私家园林,比如苏州园林,寺观园林,比如少林寺。但我唯一感叹的就是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的出资是由古代的皇帝,这个权利的统治者要想建个什么样的园林都可以,古代的寺庙也是政府拨款建设的,唯有私家园林是由古代的达官贵人自己出资修建,多么宏伟的工程,需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建造这么大一个园子。
博物馆的设计也是有点苏州园林的味道,曲径通幽,气势恢宏,展示了苏州园林的全貌。最后一张拙政园的沙盘,让我们感受到了拙政园确实值得一去,于是就扫码买票很方便,不用排队,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入。进入园林确实有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艺术品,每一个亭子都有一个故事,我有点后悔没有请个导游给我讲解一下,因为光凭我们看是看不懂的,幸好有个现代化的工具叫百度地图导游讲解,我可以边走边听。
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在学生时代的课本里就有拙政园,一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是奇特,很吸引人的眼球,原来他的名字是这么来的。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月到风来亭,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真是一步一景,风景如画,走着走着,我觉得累了就来一杯酸梅汤,坐在江南小院小憩,这个小院别具特色,屋顶都是用草一个草帽做成的,我也想来一瓶江南的米酒,陶醉在这如画的园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