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情绪
新版本上线不久,运营发现统计数据出问题了。于是我被拉入XXX讨论群,帮忙分析问题的原因。
很多时候,某个版本新增加了一个模块,这个模块统计要么加的不对,要么导致已有的日志发送出现了问题。而功能可能是其他同事负责的,当问题给到我时,有时候真是一脸懵逼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类似的场景,重复过很多次。
今天又是情景再现。忍不住“发火”了。嘀咕着这又不是我负责的模块,咋出了问题老来找我?心里可能想的是:这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谁的bug谁来解决岂不是更有效率么?
2. 反思
闹情绪归闹情绪,让干的活还是一样的干。(谁让自己不是老板来着)
闹完情绪,自己又觉得很不应该。如果团队里每个人都像自己这样,那团队老大还怎么管理呢?
中午吃完饭,看了一会儿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正巧读到第二部分“启发法与偏见”,其中提到 了“可得性启发法”。
可得性启发法是指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我们要估算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那我们通常就是从记忆中搜寻这类问题的实例,如果搜寻过程轻松顺畅,那么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大。
可得性启发法实际就是用一个问题替代另一问题,比如上例中目标问题是:事件发生概率有多大?却被替换成了“自己想到这类事件相关实例的轻松程度”。问题的替代必然会产生系统性错误,也就是会导致偏见的产生。
比如问你:”乘坐飞机安全性如何?“
如果你想到的是一连串飞机失事事件的报道,那么你就会觉得乘坐飞机很不安全。
然后,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工作中遇到的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用可得性启发法来分析。想到以前种种情景,觉得自己总是在做非分内的工作,受累不讨好,觉得自己委屈。这就是可得性启发法导致的偏见,而因此导致了小情绪的爆发。
3. 如何调整
在团队工作中,我们是应该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团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要追求自身成长。
当自己出现这种偏见时,看看周围的同事,他们是不是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外,而不断接下临时任务而忙忙碌碌呢?也许不只我一个人觉得不公平,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再者,动手做的越多,越有可能完成基础及技术积累,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交给你的问题顺利解决了,老大也高兴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