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我听了一节惬意的语文课。
语文老师讲解“飘荡”和“回荡”的区别。几个学生的回答并不理想。语文老师补充说,两个词的区别在“飘”和“回”字上。说完,他突然唱起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然后,他将双手放在嘴上,大声喊起了“哎,哎,……”,又将右手置于右耳,侧耳倾听。
学生马上明白了,从他们的豁然开朗的神情就能看出。老师没有再多讲,一唱一喊,词义自见。老师唱的功底了得,学生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这位语文老师是中师毕业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以说是个通才,也非常受学生喜爱。他的一笔小楷,令人艳羡;他的朗诵,令人动容;他的歌唱,更是让人倾倒……他常说,这是几年中师学习打下的底子,这点底子却让他做教师越做越有滋味。
以前的中师教育,可以说是通才教育,非常适合培养中小学老师。中师非常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除重视教师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培养外,还很重视音体美教育。中师教师基本功训练,要求人人过关,过不了关,就毕不了业。教室内的墙上,走廊上,到处是小黑板,学生们抽空就练习粉笔字。大多数学生能说,会写,能歌,善舞。这些素养和能力恰恰是一名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我一直觉得,取消中师教育,实在可惜。
现在,高等师范教育,学生读书多了,而“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弱化了。好多毕业生到了工作单位还是要重新开始学习,甚至从基本的粉笔字开始。即使他们读了四年书,可是有的学生学养并没有厚实多少。前几年我们到一些大学招聘老师,一些接受了国家四年高等教育的中文系的高材生竟然背不出一首完整的现代诗歌,古诗也只是背连小学生也能背出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类的诗句。我深感悲凉,真不知道他们大学四年到底学到了什么。其实,比悲凉更可怕的是悲哀,一些学生玩世不恭的态度,又懒又馋的作风,对教育浅薄的认识和功利的理解,更让我深感悲哀。他们何以走上讲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