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一篇文章,主要是说为了拥有自我的生活,需要应对打压,从内外两方面来实施一些行动阐述了一番。
那么,什么叫做拥有自我的生活?
这其实还是那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以及人该怎样生活的问题。
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宿愿。具体表现就是各种需要,各种欲望,各种心愿。喜欢的生活,要实现的意志等等。
这里问的人该怎样的生活,不是说上述目的该怎样实现,而是说该怎么做人的问题。
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很重要吗?
这次这个问题是受曼陀罗的伤害而提出来的,这似乎是一个关于品性的问题,或者说是人该追求什么、什么是光明的、以及怎样会让自己好等方面的一个问题。而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还需要读更多的书,很有可能,是一个关于人是什么,人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人又该是怎样的一个存在等这样的一个关乎人文历史或者哲学方面的一个问题。而现在,只能用自己的直觉来判断,人有一种追求或者说叫做生命张力的所在,就是高自尊、高自爱、高自我价值感的一个追求或存在吧。
所以说,做人,就应该高自尊、高自爱、高自我价值感。
也就是说,人该这样的活着。
这样的状态,才叫做拥有自我的生活,并且是拥有自我生活的第一步。
(二)
要做到高自尊、高自爱、高自我价值感,恐怕需要前期就做很多的工作。
主要就是心理方面的成长,准确的说是重塑。
每一个人,幼年时期,都是带有依赖性的。但如果这种依赖心理一直停滞,那后面就无法实现三高的状态。
这个需要较深的心理学知识作为基础才可能得到答案。目前只能凭经验让一个人来发展,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益自己的心性,在承受压力和痛苦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心理成长了,依赖心理也就会发展了,心理变得独立,并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视野的扩大格局的提升,最终会形成高自尊、高自爱、高自我价值感。
(三)
即便是形成了高自尊、高自爱、高自我价值感,那人每天都做些什么事情呢?
这个时候就涉及到具体的怎么生活的问题了。
人怎么生活,其实除了吃穿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层次外,以及所接触的人的层次之外,主要就是爱情和婚姻的质量,以及平时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方面的事情。比如参加读书会,看电影和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参加郊外旅游,参加朋友聚会等。而贯穿于所有活动过程的,就是心理状态。可以想一下,平时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什么地方。或者换成另外一种问法,什么样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是自己所喜欢的。这些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在这些活动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在各种人际关系中交流思想,协调各种问题。在协调问题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或许,该想象一下,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或许就能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