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看到一篇25岁必须明白的十个道理,答案很多,众说纷纭,也各有道理,也可以称得上是金玉良言吧。我放下案头的工作,沉思了一会儿,为什么是25岁必须明白的道理呢?其实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阅历不同,处在不同的年龄段,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尽相同。古语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想了一下,简单总结了几条我认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懂得的几个道理,以飨大家。
1、掌握一门能足以立身养家的技能。首先能养活自己、养好自己,进而能照顾家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有的时候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秦琼也有卖马时。家人生病、孩子上学、个人开支等等都离不开金钱,现代社会,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很难去谈精神层面的追求。
2、个人要有忧患意识。比尔盖茨曾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三个月”,以此激励员工要时刻保持这种忧患意识,才能激发潜能、不断创新、立于不败。个人也是如此,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中经常提醒自己,“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谁的人生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肯定会有起伏波澜,常俱忧患意识,便可以未雨绸缪、临危而不乱。
3、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一般情况下,人与人智商的差距是不大的。特别聪明和特别愚钝的人加在一起可能也不会有0.01%,而剩余的99.99%就是普通人,也就是古人说的“中人之资”。但是成就的高低,多是后期的学习造成的。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前四条都不是主观能决定的,唯有读书尚可自己把握。
4、要有较强的执行力。马云说很多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老路”,“实干永远要比空想有价值”。没有好的执行力,纵使再好的idea也只是空中楼阁。
5、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有些事情不能拖,更不能等,时不我待。“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该上学的年龄就去上学,该结婚的年龄就去结婚,该承担起责任就不能回避。当然,这个年龄也与身边的普罗大众大体一致就行,差异不宜过大,比如一个人四十多岁还不结婚或者80岁了再去上学,就显得有些另类了。
6、凡事不盲从、盲信别人,遇事多思考,要有主见。
7、大事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为了取悦或者迎合别人而违背自己的意愿,不强迫自己做自己非常厌恶的事情。
8、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比什么都重要。尽可能的让自己活得长一些,毕竟来到这个世界一次,下次还不一定能不能再来。
9、记住没有什么事情是时间不能解决的,再大的事,天也不会塌,天塌了还有个子高的人呢?2011年,G20峰会,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会后聊天,奥巴马说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坏话,结果萨科齐的话筒耳麦未关,传遍了整个会场,还是同步同声翻译,瞬间制造了非常严重的外交事故,致使美国和以色列两个传统盟国互生间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坎呢?
10、喜欢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成年人就应该承担起自己该承担是责任和义务,为家人、为单位、为社会,积极乐观向上,具备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社会和他人传递正能量。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的结局都一样,都是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而生命旅程却各不相同,有的人一生黯淡无光,有的人却是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