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少年的你》,我哭了好几次。
本该在最美好的年纪,带着父母们给予的爱与期待,自身又多多少少顶着学业压力,在最该与世无争的单纯校园里,却有一群孩子,正经历着一场别人看不见的严重危机。
遭遇校园欺凌,在我看来,《少年的你》里呈现出来的校园欺凌是比较极端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
没想到的是,在高三这种特殊的时期,还出现了因为不堪忍受校园欺凌,选择自己以死做了断的胡晓蝶。
胡晓蝶死后,本来就因家里欠债每天被追债人上门要钱,已经活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陈念,成为以魏莱为首的几个女生新的欺凌对象。
其实真的挺难想象,在一个以高考复读生为主要群体的班上,不管是老师还是学校,对这起欺凌事件,似乎都是讳莫如深。
也许大家都知道,校园欺凌事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
如果是在一个只重视考核升学率的环境里,估计学校和老师,也只能尽最大可能地保持校园的稳定。
那些施暴的孩子们,尽管他们的行为比很多成人还残忍,可秉承教书育人的使命,学校和老师,也只能本着“他们也还是孩子”来平衡这一切。
除非是发生了极端事件,警方介入之后,这种欺凌才会升级到刑事案件。但一定要有人命案,才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吗?
2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自曝被欺凌的16岁的男孩,因性取向为同性,长期饱受同龄男生的侮辱。一群荷尔蒙膨胀得无处释放的男孩,长期把这个16岁的男孩,当成戏弄和发泄的对象。
忍无可忍的他,向学校甚至是警方求助都没能彻底解决问题。校园欺凌的案件复杂性比较高,而且面对的都是未成年人,很难有一个详细的依据和标准进行处罚。
最终,他只好选择在微博上曝光一切进行自救,否则这事的结局就是他重度抑郁只能休学,而欺负他的那些人却安然在校内继续学习。
他的遭遇让我们知道校园欺凌,绝不只是电影里的那么极端和罕见。
而且这不只是在国内,全世界的范围内,这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网上看到,一个美国男孩在转入新学校后遭遇了校园欺凌,他没有向妈妈求救,学校的老师发现了异常,及时告诉了孩子妈妈,这个小男孩企图自己伤害自己。
男孩的妈妈马上上网求助,后来是当地的一个反欺凌社会团体,开着摩托车大军来护送这个男孩上学,算是引入社会力量来处理校园欺凌,才有了一个较为完美的结局。
但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通过网络发声,最终被公众知晓的校园欺凌事件,总体上来说是非常少的。
而且同龄人之间的欺凌比较容易被识别,但还有一些校园欺凌,是很难辨识的,这种对孩子的伤害,同样不可小视。那就是来自极少一些老师的偏见,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某种程度上讲,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校园欺凌。也许有人认为,这就是老师实施教育的权利,难道让老师都不敢放手管学生了?
这种教育如果是带有个人的偏见,就很难有公正之说了。
3
说件我亲身经历过的事吧,我曾经历过两次冷暴力。
小时候的我,生性活泼外向,比较爱表达,在老师眼里不是那种特别听话的乖孩子。
当时,我那位班主任老师是语文老师,只因我有次上课和同学说话,她对我的惩罚是要求全班同学,两周不跟我说话,并称这种孤立是对我的帮助。
第一次,同学们可能觉得老师只是吓唬一下我们,还是会有一些同学违反禁令,悄悄跟我说话。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些同学友善的模样。
然而,仅仅两个月之后,因上语文课听得很投入,我忍不住接了一次嘴,说到底,也是一个小的过失,但老师又再次下达同样的指令。
而且,这次她特别强调,上一次对我的帮助无效,还是有很多同学违反了禁令。声称如果这一次再有人跟我说话,那个说话的同学,也要遭受同样的处罚。
我不知道那时的自己,是有多讨老师厌恶?但这一次,显然教育是有效了。
已经习惯两周不跟我说话的同学,似乎也在更久的时间内,开始习惯漠视我的存在,一直到三年后的小学毕业,都没怎么和我说过话了。
也许抱团来主动远离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学生,正是他们赢得老师喜欢的方式吧。
可我产生的那种孤独,是深深留在心里的。尽管如今的我早已成人,可这一段童年曾经遭遇的经历,还是那么鲜活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记得当时我回家后,给父母们讲了面对这种伤害的难过。可父母们都以善良和宽容来看待这件事,劝说我,那是老师是在教育我,本来上课说话就不对,这是老师长远为我好的一种方法。加之是我的语文成绩,在班上一直比较拔尖,父母更认为是老师的教育功劳。
只有自己知道,那就是憋着一股劲和说不出来的气,我是努力用自己的优秀去对抗那种能感觉到的偏见。
长大以后,看了很多心理书,我才慢慢感受到,那时我一直所对抗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冷暴力。
读大学以后,见到更多天南海北的同学,谈及中小学读书时的经历,有很多同学,都有一门因讨厌老师而被影响的科目,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牺牲和影响还是自己。
像我这样,还能把这门课变成自己强项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我也被同学们称为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我相信,虽然生活里,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充满善意和真正爱学生的好老师,但总有一部分老师,会把一种成年人自带的偏见和狭隘,直接赋予还没有成人的孩子。
这种地位悬殊的欺凌,更具隐蔽性。生活中,少有人会认真反思。
等到成人时进入社会,进入职场,会不会继续这样的欺凌?只是这一次,施暴者换成了已经长大的孩子?
4
更多少年的你,长大之后,有没有感受职场环境中的这种欺凌?
很有可能,这种一直未被彻底根治的欺凌,在职场上会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被老板虐,一种是被同事虐。
其实大家都是成年人,本来是应该相互尊重的。可是因为职位有了变化,为了体现所谓的领导能力,总有一些老板,不仅对自己的下属并不尊重,还把本该属于下属晋升的更高职位,给予其他并不适合的人,以此欺凌下属。
大概这样的老板,觉得公司是自己的,采取这样的方式,能激励下属更加努力?
一个时常靠欺负下属,才能体现领导力和执行力的老板,是自己多不自信和有无聊心思才干得出来?
但奇怪的是,有时,职场的环境就很适合这样的人不断生长。眼看着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职位还越来越高了。
但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想尽办法折磨下属涨了本事外,反而荒废了其他职场上最需要的,为了长远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
有多少人在职场中遭受过欺凌?我不知道。一些逆袭成功的人总会发文感慨:“感谢那些曾折磨过自己的人”,但我更想知道,还有更多没有逆袭的人,为了生活正在职场上忍气吞声呢?
5
我还听好友给我讲过她的亲身经历。
她曾遭遇过,一群过分同事组团的欺凌,因为她出众的能力,深得上司欣赏。这群同事就把她视为假想敌,在上司面前装出一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可上司看不见的时候,这些同事就会给她各种脸色和刺激。
好友最终选择了离开那个环境,哪怕她曾那样的热爱那份事业,也“实在受不了和这样一群可恨的同事为伴”。
一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小环境,真的非常重要,遇到一个正直的老师或者一个正气满满的上司,是一种值得珍惜的幸运。
只是不太可能,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幸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对校园欺凌零容忍,开始压实学校的责任,也开始对老师有了更多不准歧视学生的要求。
希望少年的你长大后,进入职场,也能有类似反欺凌的保护措施来“护身”。
咱别辛辛苦苦熬过了校园欺凌,又到职场上继续熬这个,那过去吃过的苦,不就白吃了吗?
6
太多人在学生阶段,是靠竞争赢得胜利,之后,他们还会继续把职场当做残酷的战场,把同事间的竞争看成你死我活。
说起来悲哀,很多人渴望自己成为上司,有些是想赢得前呼后拥得热闹,但有些人,仅仅是不想被人欺负而已。
有智者曾这样描述职场欺凌:“你在成年人的职场上,以为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就万事大吉,不是的。职场是一个奇怪的地方,他是成熟者的乐园,是等待收割的丰收季节。是心智稚嫩者的磨砺场,是让你走向睿智的特训营,不要说职场小人这些话。在你成熟之前,你始终处在小人的包围之中,因为你的稚嫩,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大家的凌辱意识。”
人生啊,这么短暂。
为什么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欺凌别人和被人欺凌的难受中?
我们虽然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现在,为了自己好好活着、开心活着,就必须勇敢对校园欺凌和职场欺凌说“不”。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本文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女性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15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