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84】有了“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沦为“没朋友”的人指日可待

文/Nichole  纪事/随笔

有消息称,腾讯微信目前正在“内测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属于隐私设置选项,条件包括“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不过还不清楚下一步的内容是什么,猜测会有屏蔽删除等功能。

暂且不探究信息是真是假吧,想聊聊“不常联系的朋友”怎么定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成了我们了解一个人最快最便捷的渠道。

看看他分享了什么文章、观点、音乐,去了哪儿,发表了什么心情,好像依据这些,就能看到一个人的性格面貌了。

如果探究欲强一点,或是抱持着尽量抓取更多数据以便了解更深的心态,翻遍他的朋友圈,就相当于了解他的成长史和心路历程,算是做到知己知彼了。

可以说,看朋友圈还是有点儿帮助的。

所以,刚刚加为好友,没到三分钟,就能收到诸如我三个月前的某条朋友圈被他点赞的通知,类似这样的事,我并不反感。

当微信成为工作的工具,那些商业关系正不舍昼夜见缝插针布孔不入地入侵你的生活的时候,其实工作和生活已经分不开了。

如果没有这点觉悟和心理准备,你也可以选择不用朋友圈。比如我一位朋友就是这样的,不是屏蔽或者选择仅限自己可看,而是真的没有使用朋友圈。

所以说,这个时候又何来“很久没联系的朋友”一说呢。我有个小学同学是做推土机销售的,因为是小学同学,所以交流很少。说实话,在所有的同学关系里,小学同学是最淡薄的,交情也是最浅~但是最近拿到一个项目,是国内一款数一数二的挖掘机买卖APP,,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他。一看聊天记录,那还是1年多以前的春节群发短信。

没关系,这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我们彼此都不需要客套“哎呀,好久没联系了”“最近很忙”,因为我们都知道,即使不忙,我们也不太可能闲谈。他只要知道我在做什么,而我知道他在做什么就可以了。这个时候,他不是我的同学,而是“人脉”“资源”。就这样赤裸裸:没有帮助和被帮助,就构不成“人脉”,甚至“朋友”。

这是现实,也是悲哀。

但,这是当下的社交环境决定的,我们只需要接受和适应就好。

举个例子你寄几感受下:

昨天下午发了个朋友圈(首先声明下,工作时间我发朋友圈比较少,因为要认真工作,没有空余时间刷朋友圈和发朋友圈):

“约了客户,着急离开办公室,忘记换鞋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寄几看评论。

不乏总裁、副总裁,总监、经理之类的“高管”们...

无独有偶,记得又一次,我们品牌总监拍了一张我一边工作一边吃着棒棒糖的照片,发到了共同的一个200多人的姐妹群里,瞬间炸开锅了,纷纷讨论、点评起来。有说很萌的,有说很真实的,有说很可爱的,还有说很惊喜看到我这一面的。原本普通的工作日的平静下午就这么变得热闹了些,欢乐了些。

这些人都怎么了?

他们没怎么,只是,都是真朋友,真性情,想看朋友的真性情,也为朋友的真性情点赞,而已。

世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说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我无法判断什么是有趣的灵魂,但我知道,有趣的灵魂一定天生带着“真”这个DNA。

回到正题,如果有这一项功能出来,你会不会真的变成“没朋友”的人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回顾今年的旅程,好像对佛像情有独钟,从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的游玩,到河北省博物馆各个典型朝代佛像的艺术风格的...
    追逐繁星的猫阅读 3,919评论 0 4
  • 简单又快捷的读书工具,省去书本的复杂,随处可读,方便随时是最主要的特点,解决了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来等我不便的烦恼。
    萧楠身阅读 1,053评论 0 0
  • 之所以读秘密这本书是因为网上书单中看见,好奇心驱使买下了,之前还因为秘密在视频播放器里搜索,结果显示是一部韩剧,暑...
    一个字符阅读 1,891评论 0 0
  • 辞职以后的我,跟个鬼似的在出租房里憋了三天三夜,手机关机,不声不响。 等我再开手机的时候,满屏的未接来电提示都是来...
    牛顿妈阅读 3,90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