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叔:
长跑是“为了获得空白”的运动,村上君的这个说法真的很贴切呢。
昨天信里,你说有一次长跑跑得特别开心,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容器,好像可以装下世间万物,又好像可以保持空空如也。
不知道跟你说过没有,我一直非常喜欢“容器”的这个比喻。
把自己看成一个容器,空而不满,对世界便有了一种谦逊。又因为是容器,能够倒入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人生也跟着有了无限的可能。
巧的是,村上春树也常用这个比喻。
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他曾借大岛之口说过:
“我应做的事只有一件:如何在我的肉体这个缺陷比什么都多的容器之中活过每一天。”
还有前几年,村上春树心血来潮想做一下知心大叔,在网站“村上之家”开了个问答栏目,叫做“诸事不决问村上”,亲自回答书迷们稀奇古怪的提问。
有一个书迷对他感慨,眼看就要30岁了,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往后要怎么生活才好呢?
于是,村上君再一次搬出了“容器说”:
“大人这东西说到底就是个容器。往里放什么东西进去,那是你的责任。要有所成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当你把东西一个接一个放进容器里去的时候,一切才算开始。”
说实话,看到这个回答的时候,我也觉得受到了一点鼓舞。
大概是作家所见略同吧。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在读书随笔中,评论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看到的也是无数个“容器”:
“不管你是谁,说到底只是一个‘器皿’;不管你是怎样一个‘器皿’,里面装着的都是同样一种混混沌沌、躁动不安、却又弥足珍贵的东西——人的灵魂。”
紧接着,伍尔芙又说:
“一个人的灵魂会四处流动,会和其他人的灵魂交汇。”
她这么说,是从文学创作的层面。不过,我觉得放在生活里也是一样的。
灵魂与灵魂的交汇,就是容器之间的交流。
像是喝酒碰杯一样,容器和容器开开心心地撞在一起,有一些东西被高高溅起来,在半空中混合,又落回到每一个容器里。
戈叔,现在我们都是“容器”啦,你想在自己这个容器里放些什么呢?
昨晚睡不着,回头看了一下这几年我们写过的信。
在信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喜欢”。
有意思的是,这些“喜欢”的对象几乎全都不是你或我。有时是某个场景,某句话,某种心情,有时是一餐饭,一声虫鸣,或者一件很小的事。
当然,这不是刻意绕过对方,我们早就学会坦然地对彼此说“喜欢”了。
还是那句话吧。世界那么大,看不尽的美,多一个挚友,如同多了一双眼睛。我们只是单纯地要跟对方分享惊奇,带着欢喜,兴高采烈。
想在自己的容器里,装进尽可能多的美好事物,让它们落到你的容器里。
这就是我们探索出来的,最平常的表达“喜欢”的方式。
我有一个很喜欢的作家叫黎戈。
她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她对母亲的爱不是孝顺,对丈夫的爱不是贤惠,“这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感情,与伦理无涉,是以美来酬谢美。”
以美来酬谢美。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对于情感的解释。
我们都是听不惯甜言蜜语的人,两只容器里盛的全是些朴实的事物、渺小的愉悦,甚至有时就只有一句“真喜欢……啊”。
好在,它们大多是美的。
你是离我最近的那只容器,我恰好也是你的。
我们无法占有爱,是爱的光,让我们看见彼此。
愿以我的美,酬谢你的美。
这是我唯一可以为你做的事情。
阿心
6月27日
又及:你说要瘦下来,我还真不敢抱太大的信心。不过,我也很想试试长跑呢,不如明早就一起去吧。
阿心与戈叔的一年之约,为你而写的365封信。
公众号:不如写信
(谢谢你来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