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侧记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始于1963年),伊川县普惠金融广场上,多部门及全县公益团体积极参与活动。有伊川县国学文化促进会(剪纸、手语舞、家庭教育公益指导)神鹰救援大队,志愿者协会,爱心粥,公益顺风车以及政府各部门等等。袁县长亲临现场,于国学会展板前驻足良久,许是被王赞强老师的雷锋样剪纸所吸引,许是被汉服风的《重回盛唐》而留步,许是被孩子们的手语舞而停下。其款款深情的驻足凝视,和激励志愿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语,足以见领导对文化复兴的重视。
下午,受葛寨镇侯副镇长的盛情邀请,国学会教子有方团队的马淑琴老师、陈五江会长、刘玉辉秘书长、杨亚芳理事长一行到葛寨镇政府的道德讲堂,为80余名妇联主任或妇女同志作了家庭教育系列第二讲:《孝道与家庭教育》。妇女同志们反响热烈,积极互动,表示要学有所用,把孝道文化融入家庭,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这些人的善行最好地诠释了雷锋精神。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许他们都是普通的平凡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尽己所能为人民服务。雷锋同志不也是普通的平凡人,但他崇高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钦佩的事迹。他的艰苦朴素,忠于人民,团结友爱,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螺丝钉精神等,已融入到中华文明的血液当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足以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今天,孩子问我雷锋是谁。我记忆中的雷锋是一名普通的战士,父母早亡,成了孤儿,受党的关照,长大成人,入伍参军。在平凡的小事上他尽己所能,一心为战友,为国家,为人民,后不幸因公殉职,时年22岁。《雷锋日记》里有“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似乎,我对雷锋的了解,不足以让孩子有清晰的认识。于是,我趁机科普下雷锋及雷锋精神,前者为凡人之躯,后者为比肩神明!
雷锋------凡人之躯
雷锋(1940.12.18到1962.8.15)
1947年,其父母兄长相继悲惨死去,弟弟饿死家中,七岁的雷锋成为孤儿。
1950年,雷锋当儿童团团长,参与土地改革,受乡党支部书记资助,入刘家祠堂小学读书。
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把所分的3.6亩地捐于当地荷叶坝小学。
1958年,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10月有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
1960年入伍,参与水库抢险救灾,荣获二等功。11月8日光荣入党,11月27日获“模范共青团员”,12月1日,雷锋日记发表。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2019年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
雷锋精神------比肩神明
雷锋精神(融入中华文明血液中代代相传)
含义: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实质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内容:爱憎分明的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作用: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学雷锋做好事”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