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做产品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召开产品评审,因为各种被虐;但是喜欢参与其他产品同事的评审会,不仅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避免自己踩类似的坑,还可以从“不止我一个人被虐,这是产品汪的宿命”的自我安慰中取得心里平衡(OS:内心好阴暗)。
但是后来我慢慢发现开发流程中严谨的评审环节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强迫我深入思考需求的必要性和流程的严谨性;提高产出物的质量;减少后期沟通成本;以及,避免背锅。这里不仅仅指产品评审,还包括交互和设计评审、TC评审、开发评审。其中部分环节是我们现在本地化实践过程中缺失的,我就理论加实践说说我们公司本地化评审的现状和改进想法。
产品评审
现状:产品准备好原型和PRD,评审时先讲需求列表大概要做哪些东西,再讲流程或架构,最后再讲页面和重要交互。除此之外,因为某些历史问题,开发往往看产品画的原型而不看交互同学的交互稿和交互说明,跟着感觉走,最后上线的东西和交互同学的设计初衷不一致。后来交互同学也不愿意出详细的文档了,因此在产品评审的环节还会讨论到一些交互的细节。
改进:产品评审的重点是讲清楚(1)做什么(2)为什么做(3)怎么做。应该更重视需求和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尽量避免涉及交互细节的讨论。产品评审通过之后由产品配合交互出交互稿和交互说明文档,开发评估工时也依据交互的产出物。
交互评审
现状:这个环节经常是缺失的,原因如上所述,在我到现在的公司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经过几次版本迭代后发现,交互说明的缺失大大增加了后期的沟通成本。设计、前端、后端和测试在后续过程中需要产品确认的需求,70%以上都是交互的问题。
改进:每个版本都要做交互评审,而且要求设计和开发根据交互稿估工时。更重要的是要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尤其在开发讨价还价表示实现功能就好交互不那么重要的时候,坚决站在交互同学这边(除非确实实现成本过高)。毕竟在竞品功能相似度很高的情况下,再不好用,用户很容易跑掉。
设计稿评审
现状:很多人都觉得交互稿比设计稿好看,泪奔。。。
改进:现在设计风格和规范已经基本定型,评审的意义不太大,除非后期做界面改版。但是如果做活动页的时候一定提高标准,如果遇到阻碍的话,就要拉着领导一起搞个评审。
测试用例评审
现状:测试属于公共资源,比较起来在各个部门中算是最正规的,测试用例也会比较细致。
改进:暂无。
开发评审
现状:完全没有。基本上是开发自测差不多就直接进入测试,所以才会导致最后开发做出来的东西向和交互稿差距很大。
改进:理想情况下是开发完成后对本地程序进行开发评审,但是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公司有一套流程改变起来比较难,领导又属于保守派。可行的办法就是交付高质量的需求文档、交互稿、设计稿,通过测试对开发结果进行约束;在开发过程中需要确认需求细节的时候,引导开发去看文档。经过几个版本的磨合后应该可以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