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曾经是个标准十足的表现型人格。
最近这一两年,开始撇开周遭环境,喜欢上有意无意地观察自身行动,客观审视自己的内在想法,有出于自私的,邪恶的,有出于同理心的,善良的。心态也变得缓和了许多,急性子的我,做事儿也不如从前雷厉风行。开始不那么急于求成,开始把目光和内心安放在过程,并于过程中感知自我,认识新我。把所谓成功当做竭尽全力,享受过程之后的附属品。我这么说可能尚现肤浅。有人可能会驳斥到“年纪轻轻,就这么没斗志,把结果看那么轻,能有出息吗?”
哈哈,我还真想回应“我有没有出息,成不成功,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呀,再说了我不成功,也不正好成为有心人的谈资吗”。但我不作回应,任他三姑七婆谈天说地,管她四爷八婶侃侃而谈。
关键姑娘我,还真没把心思放在名利场上。我还记得,我曾经也十分在意每一场考试中,我是否能名列前茅,每一场比赛里,我是否能鹤立鸡群。可现在回望过去,经历大大小小无数场考试,数不清的比赛,分数算个啥,奖状算个啥。我却在乎那时,那么激进状态下的我,和谁在一起,快不快乐?
现在的我,要做一件事,就会问自己,做这件事你快不快乐,幸不幸福?
如果是快乐的幸福的,那么我做完这件事之后,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
我觉得人只有在感知快乐,和极易满足里生活,即使有一天容颜苍老,心态依旧青春不朽。这大概也是我的价值观,我的人生刚需吧。
那么什么让我满足让我快乐呢?写作是其一。因为我是个怀旧的种。隔三差五翻旧账。每次回家,一定会在床上摆满那一路走来和好朋友们的信件,礼物,照片....情到深处,落笔寄思愁……想念,有时不必打扰,它可以是单方面的依恋,通过文字,记载一时情绪。让情绪有所安放。所以,写作便成了我情绪安放最好的小黑屋。
我清楚,我的平凡人生,惟有通过我自己的大脑与指尖的跳跃,联结,阐述得才最清楚,明白!
我的人生在我的笔下熠熠生辉,与人无关!
我的人生,通过文字,获得满足,感到快乐,逐步反思,耐心进步,默默成长,这才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