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随着价值观的改变,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导致家长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过度干预。使得中国试家庭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父母崩溃,孩子们身心疲惫。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种种冲突(矛盾)所破坏,导致彼此无法正常轻松的交流、沟通。家庭气氛陷入无奈与尴尬的境地。
一、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父母与孩子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有利用于消除、缓解孩子的焦虑、紧张、苦恼及孤独压抑的心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包容,避免孩子胆怯、情绪暴躁和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心理特征的形成。
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和适度性期望,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目标和要求要高于孩子现有水平,让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他的期望,孩子的身心就会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使他们不能达到目标和期望,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怯懦、退缩、焦虑、压抑等消极心理。对孩子要求、期望过低,会使孩子缺乏上进心和自信,阻碍他或她正确认识和潜能的发挥。
和谐的家庭关系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气氛愉快轻松,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支持,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心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开拓人生的大格局。
二、反之,对孩子专制、溺爱、放任的家庭均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专制型家庭里,家长绝对权威,子女要绝对服从。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很容易形成被动、胆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行为。
在溺爱型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为重,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孩子很难真正长大成熟,依赖性较强独立性很差,任性、自我中心、人际交往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在自由型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许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般说来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出容易出现意志涣散、自由散漫、难以抵御外界的诱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孩子。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个人从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墨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父母。高素质的父母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习惯的父母。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中对子女个性的培养,应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身心愉悦。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父母应尽可能的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并适当地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