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之前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个小村庄,,突然有一天,发起了洪水,这个村庄被洪水淹没了。而有一个妇女抓住了一根一根木头,这个木头顺着河水,把他冲到了另一个下游的岸边,于是这个妇女就得救了。然后他就抱着这个木头表达对这个木头的感激,也表达他对这个木头的需要。也在表达着万一哪一天还有,发起了洪水被冲走的时候,他还可以拿着木头救自己,所以他就一直看着这个木头走到哪里,就拿着这个木头,就非常的累,有人对他说,你拿着这个木头不累吗?他说累,但是我怕哪一天又有洪水来啦,于是我得拿着它,避免下次有洪水的时候我可以保护我自己,我就不会被水给淹没。所以他就一直扛着这个木头不放下,让他感觉很累。所以在这里面给我们一些启发,他抱着这个木头,对他曾经有帮助,救过他,但是过了那个时间,这个木头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负担,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上一次学到的沟通模式中急事,讨好,指责,理智。打岔。一致性沟通,这四种模式是我们怎么养成的呢
体验:A代表妈妈,B代表孩子
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的互动模式,是跟,妈妈形成的。b作为孩子,a作为妈妈,妈妈就站在那里不动,摆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这时候孩子就去做一些动作,慢慢的去感受,把你带回到一些场景中,走到妈妈面前,你想说什么都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反应,当你看到妈妈很生气的时候,把你的时间线调回到小时候,你看到妈妈这么生气,你可能会做出什么反应呢?b尝试着去做一些动作。出现了有的看着妈妈很生气,就去讨好妈妈。有的开始指责妈妈,你又为什么又生气,我又没有惹到你。有的不敢靠近妈妈,转身离开,这里有几种模式已经出来啦,讨好的模式,指责的模式,打岔的模式。如果出现这些的模式的时候,1,我想邀请大家回到孩子的位置上,看着生气的妈妈,先用讨好的模式去试着讨好妈妈,让她不要生气,可以去逗她笑,可以去拉一拉她可以去抱抱她,靠在他的身上,或者去乞求他,不要生气,这些讨好的动作一出来去感受妈妈继续生气,不要理他,继续保持生气的状态,假如这个时候真的是你的孩子,你的妈妈就对你如此的生气,你不想理你的孩子?于是孩子站起来去指责妈妈,你也感到很气愤,凭什么这样对我?凭什么我在不断的讨好你的时候,你还这个样子还不依不饶的样子,你究竟要什么?妈妈怎么不看到,难道妈妈觉得我不够好吗?难道我哪里做的不够好,让妈妈不满意吗?做孩子的去感受你此刻内心的状态是不是妈妈的生气因为自己的责任。把所有家庭的事情都归结于自己做得不够好,当你发现自己做出的所有努力,妈妈还是不高兴的时候,你也转过身,你也选择用逃避的方式,用抽离的方式,让其他让我感到舒服的方式来,让这件事情可以结束,不要让我的心中留下太多的伤痛。妈妈?你究竟要什么,去指责道妈妈?然后你还是发现妈妈继续在生气,甚至和你一样的在指责你一样的摆出和你一样的动作,指责你的时候,这个时候去感受一下你自己,当你无法对抗妈妈这种年龄的指责的时候,你可能会选择另外一种方式逃离或者是打岔,转过身来去感受一下自己的感受,去感受离开妈妈的瞬间,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是感觉更好,受一些还是更难受一些,于是为了逃避自己的难受。可能会去选择一些事情去做,因为孩子都有一种趋吉避害的能力,可以去玩儿啦,于是把从妈妈那里获得的情绪和伤痛,就把它忘记掉,压抑在你的内心,你就用其他好玩的动作来让自己忘掉,或者不去看到这份情绪和需要,于是我们的模式就这样形成了。所以我们的模式就是从小在跟父母的互动中形成的。所以孩子的价值感是怎么形成的?当他来讨好父母,想用做得最好,来让父母感到高兴的时候,父母在自己的情绪中不能出来的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一切承担到自己的身上。所以我想请扮演孩子的代表对妈妈说:妈妈,我尊重你的情绪,我认为我做的够好啦,我尊重你的情绪,我只为我自己的情绪负责,谢谢你妈妈。
所以在刚才的体验中,大家明白我们的模式其实就是在生活中形成的模式,这些模式就是我们曾经抓住的木头。如果你现在还是一种讨好的模式,那么是因为你小时候就经常去讨好爸爸妈妈,因为那个时候讨好能够让你得到好处。因此我们作为家长,还希望自己的孩子来讨好你,时时刻刻做的很乖的样子,去想一想,他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妈妈开心,为了让爸爸开心,为了得到你们对他的认可,认为她乖,听话,能干懂事,所以讨好型的人,他自己是比较压抑和难受当你的压抑比较多的时候,超过了孩子讨好的范围。他也会学着你一样来指责以牙还牙来报复你!所以长期以来她也会指责他的指责,就勾起你内在小孩的情绪因为你也曾经被父母指责。,然后你就会控制他,让他乖乖听话,而他就更加指责更加叛逆。,因为你不想承担责任与指责他,他也想指责你。再一个就是,你说说你的,自暴自弃啦,就是超理智,我有我的一套理论,我打岔不理你啦,这样,初中生高中生,就是这样的状态,反正你说你的。我也不听,你说的也没用,我懒得理你,我有一套我的价值观体系,我们俩你不懂我我也不想懂你,自暴自弃。其实这就是一份逃避。所以我们父母是哪一种模式势必就会影响我们的孩子相应的人格模式?你是讨好型的,有可能你的孩子就会反过来指责你,你在他面前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像一个小媳妇一样,他就来指责你,而父母是指责型的人,而孩子为了生存下来,他就可能是讨好型的人。所以这几种模式都跟自己的感受失去连接,都不会让孩子未来,很幸福,所以有后来的一致性沟通,我们能够表达我的感受,也能关注到别人的感受,以及这件事的本身。比如家庭发生情绪快要爆炸的时候,你有你的感受,孩子有孩子的感受,你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现在有一份感受很难受,很生气,也有点愤怒,我需要给我一点时间来处理我的情绪,同时我也尊重你的情绪,可不可以让我们彼此冷静下来处理这件事情?这就叫做一致性沟通。所以你坦白的对孩子这样说的时候。孩子是愿意尊重到你有情绪的,否则孩子我们家长就在孩子面前,一副非常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样子的时候,孩子更加生气,我们给孩子示弱并不代表我们比他矮小,而是告诉他们我们也有情绪,也有难受的时候。
所以我们有的人本来回家的时候就很生气了,然后孩子对妈妈说,你不高兴了,妈妈,他为了在孩子面前装着一副高兴的样子,挤出一副笑脸说,没有啊,妈妈很高兴,最后孩,也会感受到你不开心压抑的。所以很多家庭里面,有的来咨询的人,他的表情都是很凝重如果在一个家庭里,,有一个人的表情很凝重,家庭一定是乌云密布的状态,谁都害怕,说到哪一句话会把这个人激怒了,所以,这样的人回去的功课。让他们回家多照镜子多笑。否则与孩子的心就远了,心一远就无法沟通,就无法教育。所以我们要笑得出来。当我们再不接纳自己的时候是笑不出来的,只有当我们真正的去接接纳自己。由升起的喜悦,才笑得出来。我们发工资的时候会笑,看喜剧也会笑这都是短暂的,所以所有的外在都是让我们从当时的那份情绪中脱离出来,当你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屋子,或者是面对原来让你有情绪的那个人的时候,可能又把你旧有的模式勾出来了。所以成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有几个步骤,我也发现,这几节课已经把有些朋友的内在给搅动了,这份搅动恰好就是打破我们旧有的模式,然后才有重新建立新的模式,打破旧有模式的时候一定是痛苦的,,所以在痛苦之后,就像湖水一样扔了一个东西。湖面上就起了波澜。有波澜之后又趋于平静,所以趋于平静,又是一轮新的平静,新一轮的平静,又会遇到新一轮的问题,这新一轮的问题一来又搅动你的内在,然后又开始重振重振之后,又达到新一轮的平衡,因此学习不是说学了以后就没有问题,,可能你学了之后把你的智慧启发了以后,你看到自己哪里都会是问题。所以公益课来的朋友,一般他们都会说的,这都是别人的错,老公的错,孩子的错,领导的错大概可以判断这个人是从来没有相过上过这些课堂还是纠结在别人的错上。进了课堂以后,他会转变自己的错自己的问题。然后学着学着会发现自己毛病还不少,自己的问题还有这么多,这样的话才说明你真的学进去了。所以学习是首先为自己负责,,让大家明白,你学习之后还会面临痛苦,,因为这份痛苦是让你重建一个新的自我出来。如果你仅仅是在旧有的模式中,你只能得到旧有的结果。而你从旧有的模式出来,又一种新的模式去尝试的时候,才有可能达到新的高度,家庭才能达到新的模式。所以在建构新的模式之前就会对你的家庭对你自己有一份搅动,所以大家是否能够坚定的走下来?如果你发现在学习的时候感觉自己非常的痛苦,那么这个时候有可能咬动。到你了,所以你必须做的一件事情,每周二赶快走到学堂来。所以当你在判断这个学习对你有没有用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为自己找借口。
所以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关系的问题又是沟通的问题。所以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模式。因此你要去发现你家里面,你和你爱人的,你和孩子的沟通模式是怎样的,?是什么样的沟通模式需要去觉察,学习的提升了是知道了,我知道哪里做的不对了,我赶快去做调整。哪里做对了,我赶快去嘉奖自己。发现很多朋友都是自我价值感很低,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嘉许自己,我今天可以欣赏到自己行吗?这一点太重要了。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净”是我们的心中要经常去擦拭它,让他少一点杂念,而更多的是内心的这份干净。所有起心动念,都是一份美好和幸福。所以常常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以你的生活为什么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也许是你曾经构思过,也许是你创造出来的,所以此刻学习之后,你要不断的在你的脑海中去构思一些美好的图画和画面,家庭的美好的画面,让你的心是祝福的,美好的,干净的,,然后才能够慢慢的创造出一些实像的美好。抱怨的人的生活是不会美好的。抱怨的人总是生活得越来越糟糕,运气也越来越不好。所以心决定了外部的一切事件。。
"静"是我们巜大学》里面的那个静,当我们真正的静下来,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我在躁动的时候,你做出的决定一定不是你想要的。所以王阳明说了一句话,"心上修,事上磨。"随时修你的心一定要在事上去磨。因此所以把凡尘俗世上的事情不好。面临清静的时候做得更好。如果你为了逃避去清修,刚回到凡尘中的时候,一样的会被拉回到原形。
为人君,至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从这里可以理解几个点。第一点,不同的角色他的“止”地方不一样,指的地方有不同的身份,如果你作为君的时候最高的境界是止于仁心仁爱,,如果你作为臣子的时候,你的止于是敬重你的心,为人子,做到最好的地方是孝,做到孝的四个境界,为人父,这种父是指父母,父母对孩子都要止于慈爱,而慈悲的人是一脸的和善。要求看到孩子生命本身的不容易,。无条件去接纳孩子的生命个体,而对于他的行为,我们就是去引导他,对于父母来说,我们只是做教练型的人,去导着孩子,往一个目标,成人的方向去走。可以看到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目标,在每一个角色都有我们。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节奏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号而民不从。
尧舜是圣王,所以要求以仁来领导天下,他也是仁爱之君,他要求他的人民以仁为本,他的行为和他发号的司令都是一致的,所以人民就会顺从,而节奏,他是一个暴君,他治理天下也好,他是以暴力的方式来治理天下,但它的内在是要求人民仁爱的方式,这就是他的行为,是暴力的,但他的想法和期待是好的,人民也会从之,这个从是他的行为,所以他希望的部分和他做的部分是不一致的,所以人民只是模仿他的不好的行为和行动,,所以经常我们要求孩子做到一些事情,可事实上我们的行为没有给他做好一个示范。所以我们经常像节奏一样,,我们自己都没有办到的事情,而去要求孩子办到,当我们在管理情绪的时候,我们在发怒有情绪时,对孩子说,你不许生气,不许发怒。所以父母自己身正了,,你不用去命令他,他就会模仿了。你的行为没有做好,你虽然不断的命令他,他也不会尊从。所以我们话多而无用,当你的孩子对你说,妈妈你的话太唠叨了,请你反省自己闭嘴,,然后说几句关键的词去引导他的,,并且对他说,我有一个建议你愿意要吗?这样也是对他的一份尊重。以后我们在给别人建议的时候,没有尊重到别人愿不愿意听,感觉自己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所以当孩子有困惑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我看到你怎么样,妈妈或者爸爸有一个好的建议送给你,你需要听吗?如果他说不愿意,我要自己搞定,那么你对他说:好,我相信你,那就让他自己搞定,如果他不能自己搞定的话,他也是自己承担后果,,当他不会的时候,她也可以转身再来问你怎么做。你这样给了孩子一个求助的机会。所以当你越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就会越信任,越尊重,当你在做到不控制孩子的时候,,你就真的控制到他,当你在不断的去抓住他,控制他的时候,他一定会拼命的挣脱逃走。
孝经: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则千万人悦,而敬则寡,而悦者众。
当你在敬重别人的事,别人父亲的时候,儿子最高兴。可能他,父亲本人还没有他儿子高兴。,中她兄长的时候,他的弟弟最高兴。所以这句话,我们能看到,一个人他的爱在哪里?你去爱他所爱的时候,这个人就会高兴。
体验二1,:a对b说:我叫什么名字?这是我这是我的爸,他叫什么名字?这是我的妈妈,她叫什么名字,?b的反馈:你好,a,很高兴认识你,忽略了a的父母。
2,a对b说。我叫什么名字?这是我的爸爸,介绍爸爸的三个形容词正面的,他叫什么名字,这是我的妈妈,,介绍妈妈的三个形容词,他叫什么名字?b的反馈:向爱的父母鞠躬,。跟a的爸爸妈妈打招呼,认识你们一家人很高兴,a去感受。
看到对方有父母的时候,你不会生出对他的评判,既然你想去做评判的时候,你的心里面也会生出,一些害怕,或者是一些思考,当我去看到对方的父母的时候,我就会先出,对她的一份尊重出来。就不会对这个人妄加评判。,即使他的行为再一次让我不舒服,我都不会去评判他,他的行为背后有他的动机,有可能有他的需求,也有可能有他的无奈,也有它的不容易。所以人与人之间让自己的心更宽更放一些,唯有看到他身后的家族和父母。
案例:案主与他的岳母关系很不好,岳母是一个暴躁冷漠,指责型的一个人,因此他与他的孩子夫妻关系都不好。在让他与他的岳母和解,他很不理解,我就引导,你见过你岳母的爸爸妈妈吗?他说他的岳母从小就被父母扔掉了。那之后呢他岳母的外公外婆看见这个孩子没有被冻死,挺可怜,把这个孩子捡起来养大,所以他的岳母从小就被父母遗弃了,把这个一说出来,他终于能理解他的岳母有这样的行为反应啦,再让他把他岳母的父母请出来的时候,他就能看到他岳母内心的被爱的需求,价值感的需求,安全感的需求的时候,他就愿意去和解呢。你每个人都不是愿意成为今天的样子,他的背后遇到了些什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去理解更多去尊重。提升我们生命的敬畏能力和敬畏之心,去看到每个人身后的家族。海林格说,他在助人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会把自己的整个家族与他融合一致,看到对方的家族跟对方为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平等的助人,更好的助人,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去这么做,你会发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这么的独特,都是那么的不容易,都是那么的值得我们去尊重,因为他就是他们家族的传承,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基因资源,每一个家族的人都会来维护他的子孙,,刘老师给我们讲讲过,当你的巴掌要去打你的孩子的时候,想到你的孩子至少是两个家族的汇聚。当你要打下去的时候,发现这个孩子不是我们自己的,是我们两个家族的,他们只是借由我们而来而已。
看到别人的父母就在身后,当别人的父母在身后的时候,你是不适合去做评判的。特别是你跟爱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试着去看着他的身后的父母,以及他的身后的家族和祖先。,这样你会自己生出一份敬畏之心出来。当对方尊重到你的父母的时候,就很开心。当你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升职了,顶替了一个领导,然后你的那些下属,最开始前面的是他的领导,如果你顶替他以后,你觉得,前任早就该下台,,你发现这个时候,你会遇到你的下学众叛亲离,他们会很讨厌你,因为你不尊重前任,你不尊重他们曾经的领导,,所以你跟一群人相处,你去看着一群人爱着谁,然后就去敬重这个人就可以,这是一份很大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去洞察这份能力。
普通老百姓来说,前面都是一模一样,只是我们把齐家之后,可以去兴业济世,让我们的家业事业更加的繁荣昌盛。去帮助更多的人,就叫做济世,这就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儒家给到我们的方向,当我们没有能力给到别人的时候,我们就在前面的修身这部分,但是至少让我不是一个对社会有危害的人。当我一旦拔了,我就回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到世上更多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当我们能够去想到跟世间万物合为一体,相互支持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就是万物的一个宠儿,也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时刻你就没有更多的恐惧担忧害怕,你就自然融入到生命的道中。所以在所有的过程中,大学已经早已告诉了我们,要做到外在的这些,就要做到内盛外亡,外在要通达顺畅,你内在要做到真正的可以支撑到自己即是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当我们有些人,他获得一笔财富的时候,如果他的内战,不够丰富,这些东西很快就会离他远去的,包括幸福也是。在成长,都知道我们内在的成长。当内在越来越好的时候,外在的一切也都在向你靠近,也被吸引过来啦,包括你的幸福,你的爱人向你靠近,你的事业越来越顺利,你的朋友越来越多,孩子越来越优秀,而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所以,福是自己修来的,祸是自己招来的。
格物:王阳明解释的是格物是指向内心的,回到最本质,最内在。认为格物的物字是心中的一团气,就是内心的这股能量。格,是看到,看到你心中的情绪,所以格物,在自知,把自己了解清楚,了解自己的情绪所在,你有哪些情绪?所以王阳明曾说,天下无心外之理,天下无心外之物。他的观点和现代的心理学是一致的观点。在心理学认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内心的投射。
体验三:投射
AB相对而站,先闭上眼睛,深呼吸一下,然后回到自己的中心。全然的投入,慢慢的睁开眼睛,看着对方。透过她的眼睛看着他。看着她慢慢的发现,他有可能像你生命中的谁。在看着他的时候,他带给你的感受。有没有是你相似的一个人。
所以你在看到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没有看到他本人。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个人就特别喜欢他。看到一个人就特别讨厌他。或者害怕他。其实别人压根就没错,是你把别人投射为另外一个于你心中跟你有关系的人所以这个就叫投射。
所以投射每个人都有,当你进入到投射的时候,你就进入到跟这个人的关系中,,当你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你就要从你的头像中跳出来。有时候有些老师在学生的问题上很痛苦,因为他把学生投射拉到他的孩子,有的工作人员,把她服务,的对象投射为他的孩子,要把别人服务的她满意为止。所以当我们要带着觉知,当我们两个人在练习的时候,你是真的把对方头像为,像你的妈妈的部分,如果你在做疗愈的时候,就带着这份投射,更好的去疗愈,,如果在生活中你就要把这份投射收回来。很多人会把丈夫投射为他的父亲或者前任男朋友的女子。男士则相反。当你明白投射的时候,你会明白,你看外在不顺眼的时候,去看到你自己,哪里出了问题?你的内在乱了,问自己我怎么啦?我要什么!
所以格物是觉察到我有情绪了。,,致知是我心中的一团气,结合心理学包括很多的情绪,有生气,有委屈,有内纠,有悲哀,有无助,无力崩溃,担忧,忧虑,懊恼非常的多。当你能够知道自己有哪些情绪的时候,你才能够看到你的孩子或者爱人,他有哪些情绪。比如,他对父母很自责,没有很内疚,没有尽到他的孝顺的时候。孩子有一份愧疚,没有能力管理好这么多,很无力。看到孩子很愤怒的时候,对他说,妈妈,爸爸看到你有情绪了,我看到你的情绪里面有愤怒,有压抑,有悲伤。情绪能准确地被看到他的时候,他就会很感动,会流眼泪。如果没有被看到的时候,他就无动于衷!之后孩子会在大人面前说,家长不懂他,其实懂他,就是要看到他的情绪,他的感觉是什么,而他自己又无法描述他的感受。
?诚意:内心需求渴望的是什么,清晨的面对自己内心的需要。我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当你了解到自己情绪背后的需要的时候,你才能够释放情绪,才能够回到自己的中心。就是回到中正心不偏不依,没有,愤怒,恐惧的时候,保持平静的状态。能帮助你做到,有效的决策。所以当一个人在难受的时候,你对他说你不要伤心嘛就是无效的,只是针对了事情,而没有去看到他的感受。如果一个人的东西被丢了,你会告诉他,我看到你很难过,也很自责,把它弄丢了,是这样吗?(看到情绪被理解)你内心真的很舍不得这个东西,对不对,你很希望他能够陪伴你更加长久一些。(就是他内心的需求。)如果你很想再拥有一个,那么我们一起想办法再去拥有一个可以吗(内心的需求)
冰山理论
行为:只是冰山的一角,海平面的一点点
应对资态:比如说当你的孩子在床上,本久都不起床的时候,你看到他的行为是磨蹭,你就说了一句,你为什么还不起床?你迟到了怎么办?当你说这个话的时候,孩子很可能就会暴露,暴露就是他的行为,有一个应对姿态,他就会跟你说或者跟你吵。在应对姿态的底下
感受和感受的感受:比如老师,被孩子惹生气了,但是我又想我是老师,我不应该对孩子生气,在先期的底下我就有一份自责,或者是懊恼,觉得自己生气,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又有一份无助。
观点:比如说我认为孩子应该早上7点就起床,我认为孩子在多少岁了,就应该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
期待:比如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你对他,有期待,期待他可以认真的做作业。,而孩子对我的期待是,你可以温和地对他说。而对自己的期待是,期待自己情绪更稳定一些,更有办法一些。
渴望:被认可,被接纳,被尊重,被爱,你看到,。我们在控制别人的时候,,是一份被尊重的需求,当我们在表现很努力的时候,我们的需求是,被认可的需求,,,当我们表现在很可怜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被爱的需求。你在一件事情当中最后看到的,是自己的需求。其实就是从外在的事情回到了内在。每次都能看到自己的需求,渴望的时候,都给自己一个嘉许的时候,也是让自己内在成长的一部分。所以只有更了解自己的时候,才能让自己更加成长,否则的话你只能停留在冰山的最表面,而内在就像是一个火山,外在一碰,就会爆发!
生命力(自己是谁,看到生命力的资源,内在的核心是什么?本质灵性的部分在哪里)
所以这一周把你所有的关注点带到你的内在,同时带到你的情绪。玩,这一周你不会好过,但是当你看到你的需求的时候,你会越来越好过。
体验四:每个人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你欣赏自己的什么优点?其他的说是的,喊出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