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
为什么想写这个呢?缘于我发现这儿的老师工作其实并不轻松,但是每天都是早早地来学校,我说过这儿的老师上班不打卡,我就很奇怪,是什么动力驱使他们工作这样认真呢?或者说他们在工作中那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是从哪里来的呢?
1、待遇。我就是一个俗人,我觉得老师是个职业,既然是职业肯定会有工资和待遇,既然他们有那么积极地主动性,待遇一定很好吧,这是我最初地想法。了解之后发现,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就当地的经济水平和物价水平来说,这样的收入并不算多,一般水平吧。
2、假期和生活。如果说方便接送孩子和觉得假期比较多,比较合适的话,这个算是一个理由吧。
3、兴趣爱好。在之前的读书见闻录里面,我也说了,很多美国老师他们想做老师,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职业,他们对这个职业比较感兴趣。有着强大的自我内驱力,我喜欢,所以我要做老师,所以我积极研究这个。在一次参观高中的过程中,我曾经问过一个比较好的高中的历史老师,她就说我比较喜欢历史,我也比较喜欢做老师,于是我就做了历史老师了。虽然是做历史老师,但是对历史很感兴趣,她读了不少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甚至文学的她也读了不少,她还问了我许多关于中国的问题。你看,这就是强大的自我动力。我个人觉得,这个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4、氛围。国外的老师没有评职称一说,也没有太多上级领导参观活动。所以他们有很多精力可以放在教育教学上。但是如果你认为他们很轻松,也不是,他们也有工作上的压力,如果你班级学生考试的增长率长时间没有提高,那么你教育教学水平会受到质疑,那么听课、交教案、参加各种课程研讨都是必须的。也可能是这种适度的压力更能激发老师的工作激情。
5、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做老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有许多反馈的,虽然不乏一些负面的反馈,但是总体来说,家长和学生积极的反馈会比较多,这个也是增强老师自我效能感很重要的原因。做任何事情,如果有了比较积极的反馈或者正面的反馈,那么对于实施者也是一种支持和鼓励,能更好地增强其信心。
6、学校的管理。管理大家都知道,要人性化,要松弛有度。对于大的管理制度一样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做好细节,让老师感受到在学校更开心或者更有归属感、走进老师的内心,是很重要的。像我了解到的:
*他们会在老师生日的当天,前台会给老师一进来就送花或者气球或者贺卡。
*节日的时候,他们会给老师们挨个发巧克力。
*甚至在星期一的时候,在每个教室的门口都贴着带着温馨话的便条。
*开家长会或者培训比较晚的时候,会请家委会给老师们准备午晚餐。
*还有定期会在老师吃饭的地方提供各种意外惊喜的食物。
*领导们有时候会在邮件中通报每周的大事记,分享老师们的成就。偶尔也会开开玩笑说,如果你看完邮件了,立刻回复头三名奖励半天假,以此来鼓励老师们积极看邮件回邮件,而不是反反复复地说。
.......
以上种种只是我观察到的一些点,积极记录中。
如有不妥,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