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所有的鸡汤都应该以“我有个朋友开头”,那么我也随个潮流好了。
我有个朋友,其实是大学时期的室友,生活上是一对基友,班上则以干部身份时不时策划些班级活动,一方面是完成班主任的殷殷期盼,另一方面妄图以公谋私,帮几个哥们多制造点与姑娘们相处的机会。
要说聊聊姑娘,我还是在行的,策划起团体活动,就不免露怯。网上看个周边景点,查下路线,就在班上开会说我们周末去那吧。没想会完了,他对我皱眉头:什么都没规划好,就敢说出去?
我说,还有什么要计划的?到时候直接去呗。
他继续皱眉:到了怎么玩,想过没有?车怎么租?路线怎么规划?至少先找个去过的班级问问经验!
我一愣,哥们脾气是大,但说得句句在理。我怎么就没想那么多呢?
还亏得他考虑周全,两个星期后,我们好歹进行了一个愉快的班级活动。
从那之后,我发现人与人之间考虑问题的差别,在这件事上,不仅仅在于他比我年长、阅历丰富,或者拥有更多的处事经验,而在于思维模式的差异。用个比喻就是,相比起我这个丢三落四的漏斗,他是真正滴水不漏的铁板一块。
后来毕业工作了,这种思维模式的不同愈发显著。
一旦工作繁复,我的漏斗本质就暴露无遗,中午突发什么事情,早上通知的基本会忘个干净;布置下来的任务,我可以圆满完成80%、90%,至于还有剩下的10%——因为需要更多的(甚至)30%的精力来修缮,于是也就任它而去。至于那些考验细心的细工慢活……出错更多,就不说了。
健忘、粗心、凑合,这些漏斗思维结成的苦果,严重阻碍了我在工作上的成长,以至于我在毕业一年多之后,还在为存不下一点钱而发愁。
如果可以,我选择从一开始——应该说,从小学一年级就尝试把自己培养成铁板,而不是漏斗的性格。从认真写作业做起,不对应该完成的任务随意敷衍,把对自己的要求提高到10倍的数量级……
好吧,我承认,懊悔过去,就是逃避眼前。与其幻想着再来一次的机会,不如努力改变,就从现在,从接下来的每一件事开始。细致,严谨。
不对工作和生活打折,工作和生活自然也不会亏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