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我来为大家解读8月上旬看完的一本书,叫做《好心情手册》。书名看上去有点肤浅,不过内容质量还是很高的,但前提是你得能看得进去。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有太多能让人瞬间就转移注意力的娱乐项目了,然而这些娱乐方式却始终无法给人带来持续稳定的好心情。
人们之所以会不开心,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实在在的烦恼、虚妄、懊悔、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的存在,阻碍了人们和这个世界友好相处的能力;也因为能够使人们兴奋、刺激的事物变得越来越多,使人们感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开始逐渐下降。
作者花了三年的时间为自己、也为更多想要收获“稳定的好心情”的读者写下了这本《好心情手册》,以此来帮助更多读者通过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展开一场自我对话、自我探寻、自我升级的曼妙旅程。
它适合对自己的情绪来源、以及未来的目标都不是特别确定的读者,通过作者绘制的地图一步步去探寻自己的情绪源头——接纳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积极应对那些使自己不开心的事——试着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再到最终能够自律、专注、高效地处理工作及重要事务。
阅读本书,你可以看到很多心理学书籍中出现过的知识及常识的影子,它其实很适合常常陷入负面情绪、但又对心理学知识不是很了解的读者。
在这我需要提醒一下,如果你对积极心理学、个体心理学、或是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那么这本入门级积极心理学对你来说,就不太适用了。
大前提讲清楚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书中的核心内容了。
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从何而来,然后去接纳它
每个人都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只不过通常人们提到情绪,就一定是负面的。
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最初研究“好心情”这个课题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困扰并不是因为她产生了负面情绪,而是被“没有获得开心”的挫败感击倒。
许多人无法接受自己有负面情绪,所以会想尽办法去压制它,逃避它。然而这样做带来的结果就是负面情绪越来越重,且越来越无法消退。
作者引用了《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公式:即“幸福的持久度=50%的幸福起始点+10%的环境+40%的可调整活动。”
而自我管理、自律等一系列行为就是为这最后一项可调整活动而服务的,并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去创作及感知幸福。
因此想要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就需要意识到负面情绪并不是魔鬼,而是人们需要面对的一种正常的情绪。
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受困于负面情绪呢?其中原理之一就在于大脑的运作机制。当外部刺激出现时,这个信息会分别通过不同的传递线路抵达我们的杏仁核和大脑皮层。
而在这两条线路中,杏仁核调动的就是我们的本能反应;大脑皮层的应对方式则是对事件进行理性分析与解读。但是遗憾的是由于线路不同,所以最先给出快速反应的部位就是杏仁核,而此时处理情绪的杏仁核还没有接收到“冷静下来”的指令。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面对棘手的问题、突然其来的意外状况时,总是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了解了这一客观事实,人们也就更容易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了。
为帮助更多读者识别及觉察负面情绪,并能够使自己尽快速恢复到理性状态,并以此来保持稳定的情绪,及积极的态度。
想要快速调整情绪,可以用方块呼吸法:吸气时心中默数4下——屏住呼吸默数4下——吐气默数4下——再屏住呼吸默数4下。
这个简单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快速获得更加稳定的情绪,不至于再退回到“一心想要控制情绪、却怎么都无法做出改变”的糟糕状况中。
情绪平稳,也有助于我们感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否则,长期被负面情绪缠身,心思自然就都放在如何控制及摆脱情绪这个问题上了,哪还有精力去感受美好的事物呢?
自我认识
列出自己的优势,并将其结合到自己当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当优势持续发挥作用时,它就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改变。
人之所以总是想尽办法去寻开心、而不能真正发掘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如果你能把自身已有的优势适配到你所处的环境中,你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拿我自己来说,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对于手绘、广告创意、产品运营、再到现在的写作,只要碰上需要贡献创意和脑力的工作内容,我一定能够做到保持专注,且乐在其中;
同时,也因为喜欢学习,并且做事专注。现在的我每天都会留出阅读和书写的时间,于是思维和认知也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样以此类推,你会发现,只要你的几项优势都能得到持续发挥,那么你的工作和生活也将会发生持续的变化,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你对自己的了解会逐步加深。
这时,你的优势也就变成了能力,你也就不会费尽心力去追求任何不切实际的事物了。
每个人想成为怎样的人,想要过上怎样的生活,而现在的能力和目标相差多少,以及需要朝着怎样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这些问题都将透露出一个人的价值观,以及核心信念。
找到支撑你做出选择和决定的核心价值观,并时常观察自己的选择有没有偏离自己想要持续发展下去的那个方向。
所以在这一点上,你想做什么,以及你的能力是否能够完美适配,就很重要了。
还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个能够驱使你持续改变的动力一定是源于你自己的内心才行,而不是他人对你报以的期望哦。
收获好心情的方法
作者通过阅读《积极情绪的力量》,了解到获得稳定好心情的有效方法就是提升我们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的占比。
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出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些情绪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为了不让杏仁核来操控我们做出不理性的行为,我们就需要降低消极情绪出现的概率,或者说让情绪尽可能地保持稳定。
因此就有了提升积极率(建立积极情绪)的目标。
① 每晚睡前记录1——3件当天发生的好事:这个行为既能触发你的思考、回忆,也能有效激发起你感知小而美好的事物的能力。
② 建立一份滋养清单:当你情绪低落、或是有些抑郁状态,不想做事时,就可以尝试做这份滋养清单上的事情来应对自己的消极状态。前提是这些事都是可以为你带来长期利益的事情,比如短时的阅读、冥想、运动、整理房间、自我复盘等。
③ 通过练习正念呼吸,使身体和心灵都逐渐得到放松,具体方法如图。
此外,你还可以记录3件让你感恩的事,或是3件让你开心的事,抑或是3件让你感到满足感、价值感的事等等,不同的做法将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收效。
重塑和谐的人际关系
书中明确指出“只有将注意力聚集在建立更多良性社交上,拥有更多提升彼此生活满意度的高质量关系,我们才会真正获得幸福的情绪。”
不过这部分,我有些自己的个人思考及推荐,书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描述并没有太深刻,而现实生活中,由于人际关系引发的不愉快、委屈、隐忍、焦虑、纠结、猜疑、不信任等负面情绪可是一直都不容忽视的重头戏。
所以关于人际关系这方面,我想给大家推荐三本书。
一是《走出孤独》,它告诉我们“只有为别人的人生做贡献,才能真正让自己重要起来。”因为人类是无法离群索居的,人类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发展出独自一人、不需要建立社交关系就可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能力。
因此保持着对他人的关注、尊重、及贡献,你就会获得被需要的满足感、优越感和价值感,而这些感受将使你不断从人际交往中获得能量;
二是《无压力社交》,这本书是写给社交焦虑者的,当然有一些社交焦虑的状况,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是社交焦虑者,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以及摆脱社交焦虑的方法,就可以直接去书中寻找答案了;
第三本就是斯科特·派克医生写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际关系之所以是个很复杂的课题,其本质原因在于,许多人并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也就是说在忽视自己内在的同时,却一味地去打造自己的社交形象,导致内在支撑和外在行为严重不一致,这种自我内部的矛盾很容易发展成对他人的冷言冷语和不友好。
本书在这个章节提到的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就是关于溯源情绪源头的阐释和分析。
你需要了解原生家庭对待情绪的应对方式,以及你与父母在处理情绪方面的相似之处等等。只有当你对自身情绪形成的原因进行溯源之后,你才会对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自己更加了解。
然而这个了解并不是让你回头去责怪父母,而是为了正视自己身上真实存在的问题,并试着去理解和接纳真实的自己。能够接纳自我的人才能发展出自爱,然后才会拥有爱他人、爱这个世界的能力。
如何开心地工作
除了自我塑造和好好生活以外,我们还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并且人际关系在合作伙伴及同事中的占比也是很大的。
许多人都把工作天然地定义成一件不快乐的事,于是与之相关的事情都不会激发出积极的情绪。其源头多半来自于家长及老师对孩子进行的所谓过度“延迟满足”的教育所致。即“等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你的人生才算完整。”“只有你做到了XX,才会得到XX的收效”等等。
也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人生,只追求结果,不看重过程,并且还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很难耐心、专注地去做事,更无法享受当下经历的一切,他们始终都在期待着一个并不一定会实现的结果。他们认定那才是能带给他们快乐的事情。
可想而知,痛苦、压抑、拖延,使他们既无法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更不可能使他们获得那个期待已久的、会带给他们快乐的结果。
所以就发展出了一些本能的、不合时宜的行为。一边委屈地、痛苦地工作,一边无节制地大吃大喝、聚会、玩游戏、睡懒觉等等。
越是寻找刺激和快乐,对快乐的感知力也就越糟糕,然后只能再去寻找更刺激和快乐的事物。这无疑是个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才能避开这个“把工作看作是痛苦之事”的陷阱呢?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① 提升自我效能感:在脑海中为自己想象自己成功的样子,并在行为上也开始向那个出色的自己去靠拢,以此提升自己的信心,制定合理且可执行的小目标,在行动的过程中量化自己的成就,这样行为就能得到强化。
② 保持难度不大的挑战,并通过内在能力的提升来攻克它,以此来建立“心流体验”,享受专注工作的过程,不再抗拒工作时刻。
③ 作者还提到了她为自己制定的45分钟工作法。即45分钟专注工作+15分钟休息,一个工作周期为1小时,每天大概就可以安排出8到9个工作周期。这样既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及休息时间,又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及专注度进行量化。不过这个方法只适用于那些可以掌控自己的工作时间的自由职业者,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这个方法值得分享出来。
最后,我想说,我并没有把全部方法都列出来。作者三年的学习及沉淀时间,积累出来的文字,可不是一篇文章就能总结出来的,我只是尽可能把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写进来了。
想要跟着作者系统学习的朋友,我还是建议直接看书比较实际,当然书中提到的心理学著作也是非常实用的。比如《真实的幸福》《正念禅修》《持续的幸福》《积极情绪的力量》《心流》等。
书中提到的原理、方法和目标都非常细化,定制性很强,且所有练习都需要伴随你的独立思考。想要学起来的同学们可要“准备”好足够的耐心和坚持下去的动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