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线小城的三孩之家|拔牙·打针·古树

周一那天,下班回到家,三宝就跑过来,指着门牙处说:“爸爸,看这里。”

咦,第二颗牙齿也掉了。疑惑地问她:“谁帮你拔掉的?老师吗?”

“我自己拔掉的。”三宝骄傲地回答,还笑着问:“爸爸,我够勇敢吧?”

“嗯,非常棒。”老爸给她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接着问:“你有跟老师说到吗?有去找到水漱口吗?”

回答却是没有。这娃拔牙,还是偷偷瞒着老师的。拔完了也不找水冲洗漱口,自己把口水咽下去了,还跟我说有一点点甜。哎……

然后,拔下的牙齿,就装在裤袋里,带回了家。自己掏一下没摸着,让爸爸帮她找。

我把手伸进她的小裤袋,拿出了那颗牙齿。跟第一颗差不多大小。

她喜滋滋地把它装在了那个我给她的玉质笔洗了。

关于“勇敢”的同样熟悉的话语,让我想起了上周末带她去打预防针的情形。

预防接种手册上显示六周岁还有两样要完成,接收到要补预防接种的短信很久了,一直没合适的时间带她去,这次终于有空去到了防疫点。

有两年左右没去防疫站打预防针了,曾经熟悉的场景变得陌生,看到大厅用起了排队机、智能叫号,不用像以前那样人工排队了,有进步。

看着一位位年轻的父母抱着小孩,想起了几年前自己带娃带针的情景,熟悉的感觉又出现在脑海。

这娃倒也不怎么操心,打预防针从来不哭,常常成为旁边一些父母教育孩子学习的榜样。

只是,时间上间隔了这么久,她的勇气会不会有点动摇,且看吧。

等待中,不时听到一阵阵哭声响起,有的还哭得特别大声,我瞄了瞄她的脸色,似乎没啥变化。

工作人员看了下册子,询问下近期有没什么不适,然后说:“这次两都打了啊。”

我头脑里还想着可能有一样是吃的,再加打一针也没啥,直接点头答应。

却不知,到了打针那儿,才知道是打两针,左右手臂各一针。

额,这对娃,有点压力。到了这,只能叫她勇敢面对啦。

看着她脸上略有紧张的样子,爸爸跟她说:“没事的,打针会有一点痛,也不会很痛,就跟被蚊子咬一口差不多。”

工作人员很快给她打完了两针,我双手帮她按压住左手手臂针口上的棉签,坐到了休息区。

她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打了两针都不哭,勇敢吧?”

而我,是给了她同样的回答。

然后,她就说:“爸爸,那你今天可不可以给我发一个勇敢者的奖励呀?”

“要奖励啊,好嘛。等下回到超市给你买。”老爸爽口答应。

扔完棉签后,半个小时的等待观察时间,带着她在一旁的五灯坡公园坐。

公园很小,属于“口袋公园”,却正处闹市繁华处。这是内环路与十字街的一个交叉口,对面就是人民公园入口,以前老电影院也在这。

据说,内环路就是以前城墙的位置,城墙圈起了古州城,可惜民国时因抗战需要,花了一年多时间生生把巨大的城墙拆光了,让这曾当年曾号称“广西最坚固的城墙”,再无踪影。

四棵大榕树,是小公园当之无愧的主角。榕树中有两棵挂有牌,我以为标有树龄,凑近一看,只写有名称科属,应该是尚未足百年,未达到古书保护标准,没有登记造册。

边上的一棵,两个主叉缓缓斜着往上,恰似比翼双飞,感觉树龄接近百年了。

我在想,也许就因为这几棵树,才有了这小公园。不然,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早就被各类项目将其圈占了。

再想着,其实在这一片古城墙遗址的时空上,我们人倒显得是匆匆过客,这些树才是最忠实的陪伴者,它们也许会在这里生活上百年、千年。

让三宝坐在树根上,拍下一张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