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创举。在当前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要善用“大喇叭”、重用“放大镜”、活用“麦克风”、妙用“小钉子”,贯彻落实“四下基层”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和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
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应善用“大喇叭”,宣传党的声音进万家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当通过党内教育引导全社会学习,抓住主题教育的机遇,建立现场教学点、展开沉浸式学习,持续开展主题公开课,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贴近普通民众。利用有力的“大喇叭”宣传,让基层群众获得全方位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打开群众思想上的“绳结”。在传播政策的过程中,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确保党的政策能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轻松获取、理解和应用的实用措施,进而汇聚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力量。
对于“调查研究下基层”,应重用“放大镜”,深入基层了解万家情。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带上“放大镜”下基层,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明察暗访、细细斟酌,避免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走马观花”式调研。只有这样才能实事求是地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调查研究要用好“放大镜”发现问题的“七寸”,即问题的“痛点、堵点、淤点”。通过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为基层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支持。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活用“麦克风”,倾听民意诉求解决万家忧。信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信访工作就是守住人民的心。信访下基层就是从群众上访变成让干部下到基层,把“麦克风”交给人民群众,细心耐心倾听民意诉求。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信访接待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要把信访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轻声细语接待信访群众, 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只有不忘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生死相依、命运与共,才能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转变为现实。
“现场办公下基层”要妙用“小钉子”,创新服务模式,办好万家事。“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一线,真实地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社会主义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奇迹,靠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让我们发挥“钉钉子”精神,紧密结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做好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的服务能力,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让工作在一线展开、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真正做到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