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夜晚的亮度常常能够反映出这座城市的经济发达、居民富裕、生活丰富、社会稳定等程度。不同于乡村静谧的夜晚城市,繁华夜景让很多人流连忘返,而这其中城市文化在扮靓城市夜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诸如东京、纽约、首尔、巴黎等国家大都市文旅融合催生的“日不落”现象,还是有如古人笙歌宴舞醉逍遥的“不夜城”景观,多少打开了我国当前发展夜间文化经济的思路。
北京、济南等城市也先行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但真正的城市文化“夜经济”该如何发展呢?关键还要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延长夜晚营业时间、增加夜间文化项目、提高夜生活消费、加强文化“夜经济”保障。
1.文化旅游单位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开展“夜时”模式。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景点、娱乐场所可尝试将运营时间延伸,尤其是在工薪阶层下班后,能够有时间享受到相关文化旅游服务,比如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尝试过开放夜场,打造“博物馆奇妙夜”。
2.丰富夜间观赏和体验的场馆地标与活动项目,亮化一些传统的地标建筑、自然景观、雕塑小品等,开发一批满足人听、说、读、学、玩、游等夜间文旅活动,逐渐打造夜间“文化旅游大IP”,比如曲江新区就在传统旅游基础上打造了《再回大雁塔》《再回长安》《梦回大唐》等实景演出,丰富夜间文旅体验,而这不只是在文化旅游场所,也可以是传统商圈、商贸、商场等的文化跨界,比如东京品川区的酒店曾举办名为“wa !”的文化融合表演,吸引很多人观赏。
3.增加夜生活的消费,其实就是能够促进夜间文化旅游者乐于消费,这主要在于不断扩大消费人群和增加消费频次两大方面,可以将文化和美食、购物、运动、表演等活动消费结合,形成多元联动的“夜市”经济形态。
4.保障文化旅游“夜生活”,还需要服务人在特定场景下的休息、喝水、用网、上厕等所需设施完善,也是人在流动环境中的交通、住宿、通信等所求的软硬件,当然治安、环卫、电力、医疗等保障更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