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青年人打开百度,键入“写给青年人….”,会搜到如下结果。
此类书目或文章大多是以一个成功的长者的口吻,轻轻拍拍小鬼的脑袋,“嘿年轻人,让我传授你一些人生经验吧”,谆谆之心是可以一目了然的,这类书中所要说明的,乃是教育年轻人关于财富、人生、职业、教育等各种方面的“黄金准则”,毕竟,中国一直有耕读传家,言传身教的传统,
我不将其视为中老年人“好为人师”的一种表现,因为一代代人,或者推而广之,人类就是依靠这种“传承”来实现文化的延续的,这是一种传统的,且很有力量的形式。
母亲的絮絮叨叨、父亲的大家长作风和邻里亲戚的过分关切这些话题在过去的十年里,每年循例热火一阵,年年岁岁话题相似,岁岁年年问题依旧,这就是中国独特的原生家庭问题没能得到解决的结果。
因此我们会看到年轻人大多对心理学感兴趣,中老年人大多对政治话题,对历史话题感兴趣,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不单是因为各自的成长的年代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家庭关系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天然决定的。
在中老年人看来,年轻人爱挑战父亲的权威,年轻人乐于漠视母亲教诲的社会准则,原因为何?是天生的叛逆吗?不是的,“叛逆”这个词轻看了青年,他们所针对的,与其所是父母亲戚,毋宁说是他们自己。因为青年人分明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冲动,有一种“被时代重任祝福了”的感觉,假如此时,父母把年轻人的不服从当作一种对自己的挑战,那往往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
1、类比与理性
这样的一封信,请允许我以这样的观点来正式开始,年轻人天然爱类比,中年人理性计算。这几乎可以算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之所以年轻人爱用类比这种人生的修辞,那是因为年轻人尚未褪去成长的躯壳,年轻人的脑海里的世界是一种时间维度的世界,是一种宿命论的世界。与年轻人相反,大多数中老年人徘徊徜徉在空间的世界、自然的世界和因果论的世界。
到底这两种思考的维度孰优孰劣并不容易做出定论,年轻人就像是一个世界性的虔诚的信徒,中老年人则像是阅历丰富的一段智能代码,年轻人诉诸未来的图景,中老年人诉诸直觉的自然属性。
2、自恋与自怜
中老年人轻声呼唤着三个字“洛丽塔”,内心充满了被时间和时代戏弄的无力感,从45岁开始,想让一个中年男人不出轨,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观察就不展开了。
一个青年人站在一篇被耕耘过的弥漫着臭味的土地上,怎么能产生出一种想要承继的神圣感呢?想来这样神经病的青年也是一定会有的,但奇葩毕竟少。
自恋本不是一种多么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但一旦这种自恋上升为想要操纵别人的情绪时,这就有害了。今天在社交媒体上,几年前大火的戒除网瘾的话题又刷了屏。观者在今天大多采取的是嘲讽的态度:你看你们这些顽固的落后的中老年人啊,当年是如何摧残那些爱打游戏的少年的,不知道现在电竞王者年入上亿了吗?后悔了吧?而且你现在手机微信也玩得很溜了吧?
当面对这种众口一词的指摘时,大多中老年人并无力去反驳的,这是一种遗憾,一种“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囚徒困境。
3、你知道什么?关心什么?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中年人喜欢问:你知道什么?你关心过什么?
这句问话的潜台词是:你经验很少,需要被传授,你并没建立其足够的工具理性和直觉理性,你是“不负责任”的。
年轻人: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句回答的潜台词是:对于我而言,对错是最重要的,你们中年人只论利益,不论对错。
中年人会这样回应:就让这个社会大学好好教育你吧,你会觉悟的。
我认为这个冲突探到了一些微妙的关系平衡点,当这种传统代际关系被努力维系到一定程度的和谐时,当中那条似有似无的线便出现了。这条线无需被定义,但功能双方都心知肚明,不逾越就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