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突破了我一直以来对于小说的理解,十个不同的故事,有且只有开头。而且无一例外都在你对这个故事感兴趣的时候戛然而止。
“你以为每一篇小说都必须有个开头又有个结尾吗?古时候小说结尾只有两种:男女主人公经受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一切小说最终的涵义都包括这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
十个不同的故事,贯穿全书不变的只有两个读者,一男一女。他们和我们一样,在寻找那些故事的下文,所以他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关系,他们还碰到了很多不同的人和事。印刷者,造假者,作者……这些人都逐个的出现,然后带来一些很有意思的哲理看法。
突破常规,让人摸不到头脑,但是看完之后却又觉得精彩无比。我感觉作者想要突破常规,拒绝套路,每次我想放弃读下去的时候,又被他文字的魅力所折服,然后拿起书,继续读下去。不过我觉得我也被套路化了,我也认为小说有一个套路,而这本书,完全打乱了这样的套路。我们来欣赏几段书摘:
“这本小说的文字模糊,就像旧时火车上的玻璃窗户结满了水汽一样,雾气罩住了书页。火车的长鸣在雨水中闪烁着寒光的铁轨尽头渐渐消逝。”
“也许作者还未考虑成熟,就像你这个读者一样,搞不清楚你最想读什么:或许是抵达一个古旧的车站,恍若隔世,物是人非。亦或是声光交替之间,恍惚活在今生,在众生皆以活著为喜悦的今生世界里。”
“你说你喜欢书,因为书是明确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冒任何风险就能享受到的,而生活经历呢,却是捉摸不定的,时断时续的,相互矛盾的。这是不是说书成了一种工具,一种交际的渠道,一种聚会的场所呢?尽管如此,读书对你的吸引力并未减少,相反它仿佛对你具有更大的魔力了。”
“有时候我不论看见什么,都觉得它充满含义。我觉得很难把这些含义传给别人,很难形容它们或把它转换成语言。正因为如此,我才认为外界事物包含的意义十分重要,是对我也是对整个世界的提示或警告。对我来说,这个含义并不是外界事物,而是发生在我内心深处的现象。对世界来说,它表明这些并非偶发事件,而是普遍现象。讲述这些东西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通过一些迹象。”
“故事在展开过程中不断描写各种各样的消息、感觉和心绪,为各种事件制造一种背景并在这个背景上开拓出一条人生道路,尽管还有许多历史情况与地理情况尚未交代清楚。”
当你开始对这本书上瘾的时候,作者就会笔锋一转然后换一个话题,所以我看到了好几个不同的故事。作者还会体贴地告诉你,小说就是不断的重复,重复到也许你觉得书出现了印刷错误。然后在你去换书的时候,也许会遇到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作者提到的看书和做书的人,我对此印象颇深:
“做书的人与看书的人之间有一条界限。我愿意做个看书的人,因此时时注意站在界限的这边。否则就会失掉读书时不掺杂私心的那种愉快感,变成另一种人。这条界限并不十分严格,正在趋向消失,因为做书的人现在越来越多,有与看书的人合二为一的倾向。当然,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应该承认,用这些书来制造另一些书的人却比仅仅爱好看书的人增加的快。我知道,如果我跨过这条界线,即使是暂时的,偶然的跨过这条界线,那么我就可能遇到这样的危险:和那帮人数像潮水一般猛增的人流混到一起去。”
这段话写的真是让人心都抖了一下,的确如此,现在做书的人越来越多,单纯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做书的人也看书,但是他们是为了借鉴——让自己的书越来越好,甚至有的人只是抄袭。单纯的看书,你就只是想得到一本撞击心灵,启迪思维的著作,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但是做书的人不是的,他们希望得到赞扬,得到认可,所以会忽略很多东西,容忍很多错误。我也很期待别人去看我写的文章,渴望得到认可,所以我明白作者说的是对的。我会好好反省我自己的想法是如何。
看这本书,思维一定要够快,如果来不及转化,就会跟不上文章的节奏。 “这些路线纵横交错,却为我们勾勒出一块地盘,我、瓦列里安诺与伊琳娜,在那里我们的故事得以从虚无里冒出来,找到一个出发点,一个方向,一个情节。” 作者抛出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却有两个主人公始终贯穿全文,他们为了找到第一本书的后续,而找到了第二本书的开头,他们接着找下去,有的人说他们找的书不在了,有的人告诉了他们那本书在哪里可是他们却发现那不是一本书,他们有时候还会卷入一些其他的事情,可是最后我们看到了十个故事的开头,没有两个像是有关联的,并且全部没有结局。但是看完以后竟然不觉得遗憾,回味作者精湛的表达,想要大呼佩服。
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在生活中因为一些事碰到一些人,然后我们结伴同行到下一个路口,作为同伴我们各显神通,拉来更多的人一起走或者为了我们的目标提供便利条件,等到过了一个路口,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同伴里有的人走了,有的人又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然后继续新的征程。我们不一定非需要上一个故事的后续,因为我们在寻找后续答案的过程中就得到了更加有说服力的结局,我们的上一段旅行也许它的使命就是开始下一段旅行,我们不停的上路,不停的往前走,有的时候遇见了答案,有的时候邂逅了问题,最后也许一开始碰到的人陪你走到了最后,但也许是半途加入的人温暖了你的残生,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都经历了一些看起来顺其自然,实际上却无丝毫之差的巧合,每每想起,对于我们的下一步都有着些许的影响,且历久弥新。当然啦,这是我对这本书的一家之言,用通俗的话形容了我对它的印象,欢迎大家自主阅读。那么就用最后这段摘录结尾吧:
“你从第二章起就以第三人称出现了,这是因为一本小说要成其为小说,必须有个第三人称,必须使第二人称男性与第三人称女性之间发生某种事情,再进一步发展,或以喜剧的方式结束,或以悲剧的方式结束,即人生的各个阶段。就是说,我们必须遵循度过一生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我们按照这些思维模式赋予人生中的各种事件以意义,是意义才让人们经历这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