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多做事情多思考少死记硬背

背景

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背诵,比如一篇背一首诗被英语单词。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是当我们念多了就在一点点品位书中的意蕴和逻辑,慢慢的就会了解其大概意思。
我们以为是由于背才领悟了书中的东西,我们掌握了一件事情是由于理解了其中的含义理清了逻辑。在遇到类似的场合时候能够熟练的运用我们已经理解的认知。

还记得高中做数学题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要理解不要记答案,当然总有同学会以为投机取巧记住了答案但是最终考虑还是不过关。

事事皆需要逻辑

不仅数学需要逻辑与人打交道也需要逻辑,我们要知道谁是什么样的人谁做事靠谱。我们要去跟踪一件事情的结果。

数学是由于抽象由于涉及到的概念太多需要理解的太多所以让人有乏味感。而与人打交道会有快速的反馈,伙伴朋友的反应会给你一种心理反馈。这个人有套路活波懂人性是由于其与人打交道多训练得多,而一个书呆子由于与数字代码打交道她实战经验少没有相应的直觉应激反应。

多感官的切入

多感官的切入会给我们更多的反馈留下更深的印象。直接做和直接面对会有多感官切入,所以我们要在上层抽象层用逻辑推理在能够落地的地方多做事。

先把外围逻辑弄清楚避免陷入

给你一堆数据库表设计文档,我不会一个一个细节的去扣每个字段干什么用。
我会先把这个表是干什么的,先把系统整体干嘛弄清楚,偶尔要看一下某个重要字段是作用初衷也是为了先了解这个表是干什么的。

模式匹配

还记得小时候学地理记各个省份的简称,我当时把它们编成一个顺口溜就立马记住了。这就是用押韵顺口等以后的模式来把这些零碎的东西套住。为什么要理解要弄清楚逻辑其实也是在弄清楚逻辑之后有一副逻辑景象在脑子里,用以有的模式来隐喻新的东西让你的学习效果加倍。

获得大体感知

我们都加过很多学习群,如房地产研究英语学习等等。在这些群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碎片化的观点。我们觉得每个人都说的有点道理,事实上我们也比较容易被带走。
我们也经常看一下别人转发过来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而有些写得也确实不错,但对于我们来说是过眼云烟。
我们做事的直觉和动力大部分来自非理性认知。当我们看完一本书之后我问自己大体感受是什么时候,我是整体的走一遍书中的逻辑,书中重点说了什么怎么描述的,我会把它接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当中。
在这里我想告诉自己的是,以后看微信文章多分析一下写作的逻辑。不要记住房价会涨还是会跌而是看作者是怎么推理有什么新的变量,这样才会慢慢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5,683评论 25 709
  • 先上效果图: 说说需求:开发一个可以进行即时视频聊天软件. 最近比较忙,考完试回到公司就要做这个即时通信demo....
    Figo_OU阅读 38,170评论 51 276
  • 为什么有的人不会说外语却会唱外文歌?因为节奏。为什么一篇文章出来没有人记住,谱上曲唱出来却广为流传,也是因为节奏。...
    冬木百合阅读 6,017评论 3 8
  • [导读]如果用人单位简单以“工作需要”为借口,随意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在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容易因缺乏合理性、事实...
    小好阅读 8,850评论 0 3
  • 1. 领导休假了,只得电话向他汇报工作。 事情是,好不容易申请到的大车却没有卸货装置,因为车原本内部自用,不对外。...
    秋秋絮语阅读 1,31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