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上文
18岁那年,我高考了,我毅然决然的报考了医学院校。
填报完志愿的那一天晚上,爸爸问我“你为什么要报医学呢?”
我说“我想像您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爸爸转过头,看着我缓缓的说道“其实我和你妈是不想让你学医的,工作累,风险高,患者又不是特别的理解咱们”。
我当然明白爸爸的担心。爸爸在十几年前就考过了中级,成了镇子里为数不多的主治医师。那时候整个镇医院主治医也不是很多,所以医院想聘爸爸去医院工作,但爸爸谢绝了。
爸爸说:“进了医院,可能就会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是啊,那时医院药品还没有零差价,医疗体系也不健全,医院还是一个盈利机构,又怎么能像在家里这样随心所欲的救济一方呢?
爸爸不想把我困在村子里,更不想让我忘记心中的坚持。医院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所以宁愿不支持我学医。
可爸爸依旧被我说服了。
在我眼中,爸爸一直是有光环的。我永远也忘不了,每当治好一个患者的时候爸爸眼中的那丝欣慰。我也记得,患者疾病好了之后对爸爸的那份感激。爸爸有很多爱好,运动、养花、棋牌、书法,可无论爸爸在做什么,只要有患者,他都会第一时间停下手头的事情。可能只有在面对患者的时候,爸爸才能找到那份归属感吧!
我看过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
里面有一个场景,船至沉没之时,每个人都去寻找自己的归属,看起来挺感动的,也挺有感触的。船长回到了自己岗位,坚持和自己的船同生共死、演奏家们回到了音乐中、老人相拥安睡在床榻、信徒紧握神父的双手、副船长自杀寻找救赎等等。在极大地灾难面前,人的弱小展现的淋漓尽致,人性也暴露其中,有些人美丽动人,有些人丑陋难看。
《银河补习班》中有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让我想起了塔郎吉的《火车》——愿桥都坚固,隧道都通明。因为要到达的彼岸不同,每个人心中的桥不同,人生也因此不尽相同,但唯有心中所修建的那座桥变得坚固,我们抵达彼岸的路才会通明。
也许以后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我也将有这样的归属感,无论如何,我都不再害怕,因为我建造的是我心中的那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