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大脑让心安宁的两个方法 || 《当下的力量》读书思考3

昨天写到了开悟是一种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在开悟状态下,人是宁静的,喜悦的,与周边融为一体的,整个人身心灵是和谐统一的。


但是,我们常常会感觉不到自己与本体的合一,甚至还常产生矛盾甚至四种自我分裂,包括身体和心灵,左脑和右脑,理性和感性,控制和自动化。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思维在不断的活动,大脑里总是会冒出许多的念头,不断出现各种不同的或是重复的声音,有些人会因此发出声来,喃喃自语,有些人睡眠会受到影响,有些人甚至严重到精神出现问题。所以作者说,“这就是数不清的灾难,痛苦以及疾病产生的原因"。


但好消息是,我们能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将大脑释放,让心安宁。

怎么做?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写了有两个方法:观察思考者 与 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


第一,观察思考者,倾听大脑中的声音。

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冥想。

当倾听大脑中的声音时,不要去做任何评判。这样很快就会认识到:

"那里有一种声音,而我在这里倾听它,观察它。这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感觉,而不是思维,它超越了你的思维。"

当倾听大脑中的声音,倾听自己的思维时,你不仅意识到这种思维,而且还将意识到自己在观察这种思维。


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第三者的存在,跳脱于自己之上。

这样会感觉到在这种思维之下或之后的一种有意识的状态,那就是更深的自我。


这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微笑。就好像我之前写过的,《天使和野兽》,你看着身体里面的两个自已,你做一个观察者,会觉得有些情绪,会很没有意义,很可笑。有些思维,也是一种幻像。


这时候你的内心是静止和宁静的,你会感觉到与本体合二为一的自然状态,而且这种深度是无止境的。


此时,要记得意识是不会丢失的。所以我们做冥想时是要在一种有意识的状态下,不要睡着了。


这种深入的有意识的无念头状态,也是说佛家说的”无我“,也类似道家说的”无执“。

去除我执,去除杂念。进入一个观察者的角色。观察自己的思维,观察思考者的角色。人就从大脑中解放出来了。大脑也释放了。


第二,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在思维中创造空白。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


这时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没有在思考。


作者举了一些日常生活练习的例子。比如说,走楼梯、洗手,每次呼吸都全神贯注。我试过,刷牙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牙膏的味道,牙刷和牙齿的接触,散步的时候会感觉到脚与大地接触的感觉,我在打太极拳的时候,能感觉到手在空气中的滑动、与空气合一产生的流动感。


这些都是专注在那一刻。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深度工作。

当我们当下正在专注的事情是工作本身时,进入深度思考状态,那么你会感到全身心的愉悦,获得心流。

此时没有别的念头。也会不知不觉达成自己目标甚至获得惊喜。

就像阿甘跑步跑着跑着,跑到胡子长出来,跑遍N个城市,从一个人跑成了一支队伍。

在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早已经超脱。先前的大脑中那些纷扰的声音、不停的思维,会进入停止,从而进入一种深度的,宁静,喜悦与平和,与本体的合一,或是高度专注的状态。


有一天就会发现自己可以冲着大脑中的声音,微笑。因为自己的自我意识不再依赖于思维了。

其实是已经将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写入了自己的潜意识。


以上观察我们的思维,观察思考者,倾听大脑中的声音,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全神贯注,于每一件事,工作,正念,我们的心,便自然解放了出来,也释放大脑让心自在安宁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