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若向佛道,戒律为大基。
进而投明师,皈依并发心。
三者识心性,了了而分明。
四者作福田,助长菩提心。
五者结善缘,增益善根本。
六者明因果,趋善远恶行。
七者离外道,驱魔正见生。
八者达真理,不执有为功。
九者宜精进,无懒散逸心。
十者用通达,法法皆精明。
1.阻挡邪风的墙壁
君若向佛道,戒律为大基。
真理能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要看他能否以整个生命与所有的真诚来实践真理。如何实践?首先就要做好十件事。什么叫“事”?随缘生灭的一切现象便为事。
第一件事是守戒。你如果向往佛道的话,戒律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基础。
什么是“戒”?诸恶莫作就是戒。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把智慧看成一根蜡烛,戒律就好像四堵墙,它挡住了外面的风,不让它们把智慧的蜡烛吹灭。然后,再用这个蜡烛点燃你的资粮之柴,让它燎原出智慧大火。也就是说,当你的定力不足以抵御外界的干扰与诱惑之时,就需要戒律为你充当“挡风板”,让你能够避开一切污染源,保持心的清净。
戒定慧三学中,戒为首位。不守戒律者,绝对成不了气候。因为不守戒的人没有足够的定力,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心,也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污染。所以说,守戒是修行十事中间的第一事。
戒律是修行的基础,就好像一栋楼房的地基一样,非常重要。
2.点燃你智慧之火的人
进而投明师,皈依并发心。
第二件事,就是投明师。明师就是引导你上求佛道的老师,没有明师,就没有人能告诉你应该怎么修,也没有人能告诉你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更没有人能验证你是不是真的明心见性。没有明师的修行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说,修行的第一步,不但要守住戒律,还要找到与自己有缘的善知识,然后拜他为师。这里的“明”,是指明白和智慧。
如果你找到了真正的明师,就要皈依他并且发心。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皈依了明师之后,他就成了你的灵魂依怙,这就意味着你把身、口、意都献给佛道,此后你的一切行为、语言、念想都必须符合真理。
当你跟真正的善知识接触时你会渐渐变得清静、干净、明白。所谓恶友,就是当你跟他接触时,你变得越来越愚昧、仇恨和贪婪。
有时候,所谓的苦难也可能是善知识。
很多人会在痛苦和欲望中沉沦,但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苦难反而是一种财富,因为它会增盛你的智慧。
在真正的智者眼中,所有的生灵都是母亲。你首先要产生这种情感,才能算是修行。
善知识和恶友的区别在于贪嗔痴慢疑妒是增盛还是消除,增盛者为恶友,消除者为善知识。
除了皈依之外,修行之始,最重要的便是发心。发心决定着修行的目的,也影响着修行的过程。
你的人生也要有发心。发心便是确定你这辈子要达到的目标,没有好的目标,便没有好的人生。
3.找到自己明珠
三者识心性,了了而分明。
第三件事是认知心性,也就是明心见性。
真正的本元心,是不需要压抑或对抗,又能生起各种妙用的。它让人能够品味生活的一切,又不生执著烦恼。
不明白心性的修是瞎修,它会让你执幻为实,认假成真,还会让你心外求法,把一切邪魔外道的东西当作佛法来求。
不明白心性前的修行是在积累资粮,为明白心性做准备。明白心性之后,就意味着你已经知道方向,知道路该怎么走了,不会迷路了。
不明白心性,很容易走错路,甚至会南辕北辙,越走离目标越远。
4.积累你的资粮之柴
四者作福田,助长菩提心。
第四件事,就是作福田,助长菩提心,为众生服务。
福田是你的功德和福德。因此,积累功德和福德的过程就叫“作福田”。作福田一般有两种方式 :供养和布施。
布施就好像一粒种子,你把它种到田地里,它就会开花结果,贡献给你相应的果实。
布施是世上最伟大的功德,是世上最伟大的善行,是世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所有布施中,最重要的是法施。法施的意思是,当你从诸佛、善知识或经典中得闻世间、出世间的真理,并且因而受益,那么你就应该不计回报地把自己知道的真理传出去。
法施也是一种自利利他的行为。
财施只能解决被施予者的一时所需,有时还会加重他们的贪欲与懒惰之心,但法施却能创造一种改变他人命运的可能,并可传承智慧。
法施可以让人明白,可以让人觉悟,可以让人离苦得乐,可以让人证得不朽功德。一般的财布施,则属有漏,它还是无常的,还会消失,而法布施则会传承下去。
法施中,当然也包括著书立说。
世上的不朽有三种:第一立功,建立不朽的功勋;第二立德,以道德为示范,为人类做出表率;第三立言,著书立说。法布施兼容了三不朽,立德立功也立言。
当我们用智慧的火把点亮别人心中的火种之后,他们的心就会变成火把,他们就能点亮更多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