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明明苦苦练习数理化习题,为何高考成绩却依旧平平;大学时明明很努力学习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为何工作后专业知识不能灵活应用,甚至辨别不清基本概念;读了一摞摞的育儿书,为何孩子遇到问题时还是茫茫然不知何处下手。看了《认知天性》,我才明白我的人生正在为“填鸭式学习”买单,多么痛的领悟。
1“填鸭式学习”让我的知识来时缓缓去时匆匆
“填鸭式学习”让我离知识来时缓缓去时匆匆。这种学习努力却不成功的原因,一是不知道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二是一直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的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比如反复。
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我会反复的看教材,而不喜欢做练习题。当时我还沉浸在这种流畅阅读替代已经掌握了阅读内容的假象而不自知,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也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其实只是知识暂时属于了我一下,考试过后脑袋里不留一点痕迹,致使工作后专业知识严重不足。工作技能提升缓慢,职业生涯严重受阻。
2间隔穿插多样化练习给能我打开知识通道
学习得本质是知识链和记忆结。打记忆结形成知识链的手段是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及多样化的练习。通过这些手段会让你把学到的东西掌握得更牢固,记忆的更长久,但代价是你花费的努力也就越多。应用以上手段,同时将穿插和多样化联系,以建立起新的联系,拓展并进一步深化其中的知识,同时增加了检索线索的数量。这样以来我们就打开了收获知识的通道。
我在学习育儿知识的时候,不是频繁的集中一本书逐字逐句看了好多遍,也不会造成过目就忘的结果,始终忧虑在路上不知所措。现在我会先浏览前言和目录,掌握书的框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此刻能用上的点学习对标反思,给知识点打上记忆结;过几天我再结合自己经历的情况进行复盘,查漏补缺再打一遍记忆结,如此反复几次,我的相关知识就会存储的很牢固。在学习时,我也不会揪着一本书一路走到黑,而是就感兴趣点通过其他书籍、网络渠道,结合实践多样化练习。
3编码巩固检索能让我的知识雪球越滚越大
编码巩固检索是拥有知识的重要步骤,能让知识的雪球越滚越大。学习新知识,首先编码,就是大脑把感官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但心理表征是记忆痕迹,是短期记忆。所以接下来要巩固,即把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需要至少3~5次的间隔练习和穿插内容的练习,频率最好是一周一次。经过巩固形成长期记忆后就得通过检索来形成知识空间。检索首先要求短期记忆重新编码并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工作要扎实;其次,就把这些资料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然后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同时进行阶段性的检索知识。阶段性检索知识有助于强化记忆间的联系,也能强化回忆知识的线索,同时还能弱化联通冲突记忆的路径。而且练习难度越大收获越大。
4打造心智模型能为我的知识插上腾飞之翼
心智模型是在下足了功夫练习后,使彼此相关的复杂理论或是连续的运动技能融合为的一个有意义的整体。通俗讲就是被牢牢记住并熟练应用的技能或知识结构,例如开车技能、能够发现并处理弧线球技能、被记得滚瓜烂熟的象棋棋路等。
不同领域的心智模型能让知识插上翅膀,从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优秀医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晚上回家复盘,不仅复习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别人所说的经验,还增加了自己的感悟,不断回忆操作,变成条件反射,也就是心智模型,等遇到病人后能立马应用心智模型治疗相应病患。同理,如果我想打造识别植物病害的心智模型,我需要在不同环境下,即不同植物上不同地理位置上,在专长领域进行数千小时的练习,积累大量类似心智模型~不同病害的症状,从而才能保证自己在某地区某种植物患病时,确定正确病害合理防治。打造心理模型,知识才能飞起来,才能解决生活工作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学习的通道打开了,可以获得知识;学习的手段有了,可以让知识的雪球越滚越大;知识的翅膀打造了,可以让知识飞进角角落落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这是学习正确的打开方式。做起来吧,别再让你的人生为“填鸭式学习”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