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社会上有一句传文:高官不如高职,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心态好。不无道理!养生就是养成心态好,这也是长寿者的共同体会。
睡眠习惯
生活当中由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晚饭吃晚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地把这点阳气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皇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起居有常
人体生理活动固有其自生节律,以适应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人的生活作息应当顺其节律,以保护和维持机体的生命力。“起居无常”则干扰这种节律,消弱生命能力,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抗病能力下降,因而发生疾病.起居之常法,一是适应四时阴阳消长特点,按季节调整作息时间,春、夏应晚睡早起,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应早睡晚起。二是适应昼夜阴阳消长特点,傍晚后尽量减少形神劳作,避免风寒霜露。
不妄作劳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无论是劳心劳力,还是房劳,都要应该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以免伤精耗气。“形与神俱”之意,说的是既要采取各种摄生手段与方法,使人体适应四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又要调摄精神,减少不良精神刺激,使五脏元真通畅,疾病不生。
生气通天论
天地之气清静时,人的精神就相应地调畅平和,顺应天气的变化,就会阳气固密,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加害于人,这是适应时序阴阳变化的结果。所以圣人能够专心致志,顺应天气,而通达阴阳变化之理。
如果违逆了适应天气的原则,就会内使九窍不通,外使肌肉壅塞,卫气涣散不固,这是由于人们不能适应自然变化所致,称为自伤,阳气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人身的阳气,如象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由于寒,阳气应如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则易使神气外越。因于暑,则汗多烦躁,喝喝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若身体发高热,则象碳火烧灼一样,一经出汗,热邪就能散去。因于湿,头部象有物蒙裹一样沉重。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短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弛纵的造成痿弱。由于风,可致浮肿。以上四种邪气维系缠绵不离,相互更代伤人,就会使阳气倾竭。
在人体烦劳过度时,阳气就会亢盛而外张,是阴精逐渐耗竭。如此多次重复,阳愈盛而阴愈亏,到夏季暑热之时,便易使人发生煎厥病,发作的时候眼睛昏蒙看不见东西,耳朵闭塞听不到声音,混乱之时就象都城崩毁,急流奔泻一样不可收拾。
人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血随气生而淤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薄厥。若伤及诸筋,使筋弛纵不收,而不能随意运动。经常半身出汗,可以演变为半身不遂。出汗的时候,遇到湿邪阻遏就容易发生小的疮疮和痱子。经常吃肥肉精米厚味,足以导致发生疔疮,患兵很容易,就象以空的容器接收东西一样。在劳动出汗时遇到风寒之邪,迫聚于皮腠形成粉刺,郁积化热而成疮疖。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保持良好心态
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则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
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绞痛的,称“喜伤心”;
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
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憋气的,是“忧伤肺’
突然遭受惊吓,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中医养生学的宗旨
调摄精神,舒畅情志是养生学的又一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人的各种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中医称之为“形神合一”。简单地说,“形”指人体外部形态;“神”指精神,是和思维活动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是不能离形,如精神饱满,反过来又能促进形体健康。这就说明了调摄精神在养生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