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游记》故事颇为好玩的一处,即是书中人物似乎都善变。
天上的神仙,自不屑说了。使起那变幻神通,各个得心应手,譬如老好人太白金星,便是取经工程的积极推动者,时而调皮地变作山间牧羊老农,将沿途各处情报巧妙地交予取经人。
佛门中人,似乎也逃脱不了玩性。譬如在“四圣试禅心”章节里,观音就曾喊上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连同在深山隐居的黎山老母,联袂演出了一场颇为俗套的荒郊试情郎的戏码,把老实巴交的唐僧哄得脸白一阵红一阵。又如在“小雷音寺”章节里,弥勒佛就曾乔装成乡间瓜农,变戏法般将座下弟子黄眉大王降伏。
不仅神佛善变,妖精似乎也善变。
譬如“三打白骨精”章节里,颇有心机的白骨夫人,就曾先后变作乡间美妇以及她的公公婆婆,这三度变化,可把唐僧唬得一愣一愣的,也激化了取经团的师徒矛盾。唐僧情急之下,竟赶走了富有惩奸除恶心肠的孙悟空。
【二】
若论将变化神通运用娴熟者,恐怕还要数孙悟空了。
通观《西游记》全书,大抵随处可见孙悟空变化的身影。
尚在方寸灵台山学艺之时,孙悟空就曾“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颗松树”,引来众师兄弟阵阵喝彩,菩提祖师见乱了学堂规矩,一气之下,便将他逐出师门。及至花果山作乱之时,孙悟空又将七十二般变化当作看家本事,甚至连一向以降妖伏魔闻名的哪吒,也挨了他不少变化多端的拳头。五百年后的取经路上,孙悟空更将此技用得炉火纯青,但凡便宜师父唐僧遇到灾殃,总能变着戏法将他营救。
当然,对于自己这项技能,孙悟空甚是满意。大闹天宫之时,他就曾大言不惭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
好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头,凭着七十二般变化,就想将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的玉帝拉下马来,也难怪如来佛祖在一旁哑然失笑了。
【三】
有意思的是,孙悟空纵有七十二般变化,却独独变不了尾巴。
回望《西游记》第六回,孙悟空同二郎神那场酣斗,堪称荡气回肠。孙悟空见天庭布下天罗地网,加之二郎神一时半会也战之不胜,便有了避一避风头的心思。只见他作一只麻雀儿,飞到树梢上,二郎神立刻变做一只饿鹰儿,扑向麻雀儿,悟空又冲入水里,变做一个鱼儿,二郎神变做一只鱼鹰儿,在水面飞行,悟空变做一条水蛇,二郎神就变做一只灰鹤。孙悟空寻思着,好一个二郎,老是变作自己的天敌,于是猴眼珠一转,化身成一座土地庙,可惜那猴尾巴不好变化,竟让二郎神慧眼看穿,差点挨了弹弓的铁珠子。
孙悟空变不了尾巴,后来在取经路上,甚至招来夯货师弟猪八戒的奚笑。
譬如在三十回中,孙悟空变作金角、银角大王的母亲九尾老狐,本想仗着“妖精儿子”的地盘,戏耍一番为妖精所擒的猪头师弟,岂料早被八戒识破。且看原著描述,“八戒笑道,弼马温来了。沙僧道:你怎么认得是他?八戒道,弯倒腰,叫‘我儿起来’,那后面就掬起猴尾巴子。我比你吊得高,所以看得明也。”
瞧瞧,这条尾巴似乎挺碍眼。
【四】
孙悟空何故变不了尾巴?
神通变化,可以看成行事的外在表现。无论神佛抑或妖怪,他们使用神通变化,一定出于某种目的,观音菩萨等神佛幻化出乡野庭院,是为了试一试唐僧的初心,白骨精等妖魔施展变化,是为了尝一口唐僧肉。这些均是趋利性的体现。同外在表现相对应的,各种角色扮演社交活动一份子的时候,内心情绪的变化,同样是具有趋利性。以孙悟空为例,《西游记》里他内心活动的变化最为典型。花果山为妖之际,天真灿漫,甚至一度动了要将玉帝拿下马的念头,这即可以看作不知天高地厚,也可以看作反叛精神的一种体现。可是,经过五百年的山刑,孙悟空的心态渐渐发生了改变,为人处世开始趋于世故,不仅在玉帝、如来、观音菩萨面前大唱赞歌,甚至连一向擅长的降妖伏魔也不太争着做了,但凡真的要打,也要向问询一番家门,若有后台的,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了。
应该说,《西游记》在某种角度上,可以看作讲述孙悟空的成长故事。但在成长的旅途中,难免丢掉自己最初的纯真。而尾巴恰恰是孙悟空最为本质的东西。孙悟空纵然千变万化,但属于他最本质的东西,似乎一直未改。
也正缘于此,取经人到达灵山大本营,如来佛祖座下两弟子阿傩、迦叶明目张胆地索要小费,孙悟空气不过,转身便到雷音寺不留情面地叫囔起来,“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叫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
这就是他本能上的反射。
可见,孙悟空最纯真的东西,或许因世故侵蚀,暂时潜藏起来,但一直从未消失。诚如他施展变化神通之际,老忘了自己有条尾巴在外一般。兴许,藏不住的尾巴,才是他最为可爱的地方。
在后来的分封大会上,如来佛祖授封了孙悟空佛果位。成为了斗战胜佛、人生更上一层楼的孙悟空,屁股上的尾巴究竟还在不在?孙悟空会不会像急着取掉头上紧箍那般,将那条有碍观瞻的尾巴拿掉?倘若孙悟空真没了尾巴,兴许那残留的纯真也给割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