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9 星期二 晴
上天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最难做到的就是闭嘴。我们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闭嘴。
今天师门研讨,一个师弟首次为我们分享一些东西。前阶段听说在这位师弟给老师交了一篇文章,甚至诧异。开学不到三个月,还是一个跨专业的学生,能有这样的速度确实很令人惊讶,所以也很期待今天的汇报。
但是师弟的汇报似乎没有那么的惊喜。师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热点问题的研究综述,但是内容比较简单,可能只是简单的分享。但师弟在表达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却是自己看了好多内容。于是,这一行为也遭到了质疑。老师对他的汇报进行了简单的提问,结果每次都是还没等老师说完,他赶紧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
汇报结束,我们进行讨论。可以看出这位师弟对于研究的内容不是很懂。老师帮助我们解读一些疑难问题,老师一句话刚说了一半,师弟马上就说“老师,这个文件里有”,老师还得把他的问题再解决才能接着说自己的话。老师下句话刚说,师弟马上说“老师,这个不是已经出现了吗”,他完全没有想清楚老师整句话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思想。结果导致老师为他的无知的问题浪费了很多时间。可以说,老师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无论师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简单,也无论老师讲过了多少遍,还是不厌其烦的再次解答师弟的疑惑。
以上师弟的行为我们不能说犯了多大的错误,但是总是抢话,总是要占据话语的主动权似乎不是指的提倡的。
生活中这样的行为不在少数。一个室友,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很大的本事,但是只要是做了一件事情,就要回来和我们说一些脱离事情本来范围的工作,显得好像自己很能干,为了这件事付出了很多辛苦。在她陈述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疑问我们似乎没有插话的机会。她用很快速但是很没有逻辑的话占据了话语的绝对主动权。在我们说话的时候,通常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她直接抢过去,就她的经历侃侃而谈,于是又成了她的主场。有的时候,即使她插不上话,她也要以重复别人说话内容的方式强行进入到语境中。
喜欢和别人交流本身没有错,但是总是盲目的曲解别人的意思,或者甚至连理解都懒得去做,就直接抢占话语的主动权并不是一件让人很高兴的事情。
我们生下来就会听,但是说是后来学会的。因此,听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可能在大学之前接受的教育压抑了我们说话的天性,所以在可以自主发言的时候有的人就抓住一切可以说话的机会。
说话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首先是能说,其次是敢说,然后是会说,最后是说好。如果每个层次都具备了,那么说什么都无可厚非,因为一定可以说好。但是无论说什么,都应该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感知外界的声音,需要通过倾听来了解事情的动态,需要通过倾听了解别人对事情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果自己说的别人已经说了很多遍了,那么你的话语又具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在说之前先学会听,听听大众的声音,想想自己的观点。没有人会希望自己花费一些时间听已经听过的故事。如何能够让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被别人接受,能够不重复前人的轨迹,多听多记是最便捷也是最直接的道路。
多听,少说,先听,后说,听别人的观点,然后讲自己的故事。对自己负责,对倾听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