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往往是因为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步子太大,走得太快。不妨慢下来,等一等,进入孩子的世界看一看,步履一致了,彼此都会分外可爱!
本文4695字,预计阅读时间09:15
作者 | 小贝
来源 | 贝迩蒙特(ID:Belmontsports)
年关将至,又到了品尝电影大餐的时节。今天小编要化身影单狗为大家推荐一部好看的电影,虽然不烧脑也不燃情,没有行走的荷尔蒙也没有神仙般的演员阵容,但却温暖走心,让你回味童真!欢迎来到《布拉姆的异想世界》!
荷兰电影《布拉姆的异想世界》(又名《邦邦停不了》)(2012),豆瓣评分:8.2。
女主:卡佳·赫尔伯斯,没错,《西部世界第二季》就是她演的!
主人公布拉姆(邦邦),是另一种“别人家的孩子”(在他身上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孩子的身影)。
他喜欢上窜下跳,家里的瓷器经常遭殃;
他拿吸尘器吸妈妈的衣服、裤脚,甚至把妈妈的头发卷进了吸尘器;
最夸张的一次,是和妹妹玩跳床时,直接把妹妹弹飞了...…
三岁时,他就能背完所有的交通标志,从小喜欢看动物纪录片,知道什么叫“交配”...而且他有特殊的心头好,那就是,额……苍蝇。邦邦认为人类发明不了苍蝇,因此上帝发明了苍蝇…… 邦邦有个手账本,记录了他认为最好的200项发明,并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这些发明做了排名。而苍蝇的地位,甚至凌驾于那200项最佳发明之上。甚至,一次课上,因为救下一只苍蝇,惹得老师大发雷霆。
他的脑子里随时会冒出各种“怪”想法。
没错邦邦就是典型的“熊孩子”,当然还带着一点点萌。
这样的孩子在保守严肃的Fish老师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滋事分子。于是他开始被罚站,各种闯祸,甚至假装肚子痛不想上学。爸爸妈妈也开始无法接受这样的他。直到遇到代课老师Mark,一个超帅的年轻老师,给与了他足够的理解和正确引导。当邦邦上课坐不住时,Mark老师号召同学们一起在课室里蹦蹦跳跳,然后再安静上课;Mark还带着邦邦去看受伤的Fish老师,邦邦还带了自己做的饼干并得到了老师的谅解。
同时,邦邦的父母即便到了愤怒的临界点,也从未打骂过邦邦,而是循循善诱。当他不想写作业时,妈妈问他:“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邦邦说:“我要做发明家,我要发明火箭巴士。”妈妈告诉他:“那你更要写算术题了,因为你必须知道巴士有多重,需要多少燃料。”在老师和家人的关爱中,邦邦一点点在改变,而他周围的人也渐渐学会了理解和包容。
影片的导演Anna van der Heide在谈到创作理念时说:我们特意避免了给邦邦的问题一个明确的定义。他只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小男孩,我们都见到过这样的小男孩。我们并不想拍摄一个医学案例,而是想拍摄一个普通的家庭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一个个性很强的小男孩和僵硬的学校制度之间的冲突。而且这部影片希望给孩子和家长们看到:互相理解并不容易,但重要的是要去试着互相理解。
有媒体评论:“这是一部会将你的心偷走的影片!”因为,原本在我们心里总以为竭尽全力将孩子教育成人,就是对他负责任;总以为帮孩子安排好所有的课余时间,送他去参加兴趣班,让孩子在同龄人里与众不同,就是为他好;也总以为每逢节假日,带孩子去吃喝玩乐,到处旅游就是爱的表现;又或者当孩子遇到事情或挫折时,帮他遮风挡雨,就是一个很好的家长……然而,这所有的一切,也许只是一厢情愿,因为我们始终处在成人的世界去教育孩子。
而那个邦邦不就是我们的孩子吗?你是否耐心的解答过孩子的每一个“奇怪”问题,你是否把他的天马行空当作不可理喻,你是否对他的努力不屑一顾,当他想要帮忙的时候怒吼他是在添乱……之所以会偷心,也许就是因为尝试了互相理解,将心比心,原有的偏见和僵化的思想被孩子的童真一点点“偷”走了,被我们的醒悟“偷”了。
放下固执己见,带着最初的美好,到他们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这样,我们就能与孩子建立“同步性理解”,彼此的人生也便有了共鸣。
何为“同步性理解”
同步性理解就是当对方想要表达的时候,我们能够通过有限的线索准确的理解和领会对方的意思,包括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意思,身体语言的意思,表层的意思,深层的意思等等。并且不加入自己想当然的投射,而是切合孩子的状态理解,并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对方,让对方知道你已经理解了他的意思。你在陪伴他,并一直在他身边,形成爱与能量互动的过程。类似的概念还有“同理心”,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案例解析
01主机游戏《尼尔:机械纪元》:未来时代的幻想同步性理解
游戏故事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未来,讲述在被摧毁的地球上由人类的敌人外星人派来的机械生命体与人类方派出的人造人部队进行战斗的故事。无论是反派机械生命体还是主角人造人都是通过思维“网络”将思想和情感联系在一起,所以可以做到同步感知对方。但是一部分机械生命体因为厌倦战争主动脱离了思维“网络”做和平主义者,下面故事中的机械母子就为我们描述这个未来的“同步性理解”场景:因为脱离了“网络”,机械母子必须要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才能够理解对方,但是习惯了思维同步模式,这种沟通对他们来说好像还是真的很难……
其实,从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脱离了网络,依然能够互相理解,只不过不能即时实现,而是需要在沟通的前提下达成。沟通是实现同步性理解的必要条件。
02 奇幻喜剧《辣妈辣妹》:意外互换身体,母女学会相互理解
该片讲述了单身母亲苔丝和自己15岁的女儿安娜对各种事情的意见都不一致,总是在斗嘴,直到因一次意外互换身体,两人才慢慢学会相互理解的故事。互换身体给了母女一次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契机。彼此的世界其实没有那么难以接受,所有的误会和摩擦都源于不了解,有了了解,也就有了沟通的基础。互换身体其实是一种极端不现实的被动了解过程,而一旦我们能够主动尝试着走入对方的世界,同步性理解会更容易实现。
03 现实中的同步性理解:父女的约定
女儿:爸爸,今天我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是有点儿害羞的……
爸爸:是因为这些小朋友都很陌生么?
女儿:嗯,是!但上半场你带着我跑回去,我们一起得了一分,我觉得我就不害羞了,还有就是你踢球踢那么高,结果没有砸到我,我就一点也不害怕了!
爸爸:你是怕球砸到呀?
女儿:怕,但好像也没那么可怕,球很软,砸到也没事。这次我们两个队得分一样哎!
爸爸:对,我们一起努力,同时赢得了比赛。
女儿:这个游戏叫什么?
爸爸:Kickball,还想再玩么?
女儿:想,但要和爸爸一起!
爸爸:一言为定!
这是发生在一场亲子Kickball game后,一对父女在回家路上的对话。孩子因为陌生人太多而害羞,一度想退出游戏。因为不想强迫她继续,爸爸把她带到一边,一起陪她观赛,给她细心解释游戏规则。爸爸很了解孩子最担心的是什么,也不希望再次触碰到孩子的脆弱,因此并没有用“别害羞,别害怕…”之类的语言进行安慰,因为孩子其实是了解自己的弱点的。后来,孩子自己提出想加入后面的游戏,然后父女俩一起跑、跳、闪躲,一起得分,一起体验。同时,她自己也克服了一些心理障碍,融入运动的快乐中。
孩子的爸爸说:“我想这跟场景有很大关系。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孩子主动跟我表达她的感受和想法,我想我们父女的关系又有了进化,更好的进化。”
人类自婴幼儿起便有一种心理上最基本的需求,即得到父母的关注、理解与认同。得到父母良好的反馈和认同后,孩子会在镜像中得到自我价值和存在感的认同: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爱的,我是完全被关注的,从而获得深厚的自我价值感,这是人格独立和完整的基础。如果得到的是相反的,没有被认同和理解,反而是被训斥和责骂,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可爱,不被接受,从内在丧失自我价值感。
在孩子的这种需求中,同步性理解是最好的反馈回道,孩子表达,及时被理解和关注,及时的反馈,从而不断加强孩子对爱的认定。以上三个不同的场景,以不同的方式诠释了同步性理解的表现。而究其本质,就是沟通理解和换位思考。
同步性理解促进亲子关系
1、同步性理解促成更深入的了解
很多家长习惯了想当然的去看待和理解孩子的言行,然而,我们常常只看到了表象,对于孩子更深层的需要却没有把握。比如孩子的哭闹或者自言自语,只当他是无理取闹或随性而为,却忽略了他的孤单、他的渴望被关注。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不光看到他那一刻的表现,而是感同身受变成另一个他,就会渐渐明白,原来他只是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提出诉求,只是我们不懂而已。
2、同步性理解建立在平等与尊重基础上
很多时候,亲子关系不够融洽,不是因为真的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而是双方以不平等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时产生了误解。而同步,既是步调的协调统一,也是一种地位上的平等。父母与孩子之间最根本的是一种亲情关系,而不是一种上下级的管理关系。同步性理解就是彼此尊重,平等交流,这样产生的信息才能有效传播并达到育人的目的。
3、同步性理解可以提升爱的感知能力
当我们能够跟孩子产生同步性理解,才会明白他的那些不可理喻背后很多时候都是一种爱的表达,比如想帮忙为家庭出一份力的愿望,想要为爸爸妈妈做一份礼物,想要为弟弟妹妹树立一个勇敢的榜样等等。同步性理解,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敏感,捕捉到我们未曾发掘的小美好,听到那被无厘头言行而掩盖住的潜台词:我爱你!
如何做到同步性理解
最后还要安利一部影片——《奇迹男孩》。凭借着温暖的力量,这部电影在去年刷爆了朋友圈。该片讲述了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如何进入普通学校,并重拾自信、积极面对生活的励志故事。
主人公奥吉,因为先天面部畸形讨厌走在人多的地方,总是戴着最喜欢的宇航员头盔视人。为了奥吉,妈妈放弃了硕士学位,在家教他读书。当她认为必须送奥吉上学时,她是这样做的:先是询问了奥吉的意见,表示如果他实在坚持不下去,可以随时离校回家。此外,她不断以各种方式鼓励奥吉往前走,而不是强制要求奥吉必须怎么做。
爸爸也是一样信任奥吉,当奥吉跟人打架时,爸爸并没有直接责备他,而是以同理心,一方面相信奥吉作为男孩子具备赢的能力,一方面又引导他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面对最敏感的面部问题时,同步化了关于这件事情的感受,非常有智慧的化解了奥吉的尴尬,打开了心结。
每一个孩子都是礼物,尽管并不完美,有的甚至会像奥吉一样,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只要父母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与足够的理解、反馈、陪伴和参与,而这些正是同步性理解的关键,你会发现,再弱不禁风的幼苗也会长成参天大树。
1、换位思考带来深层理解
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去孩子的世界看一看。不要嫌弃那些想法幼稚或者不合逻辑,孩子的每一次发问都是在探索,每一个看似怪诞的想法都是一次想象力的迸发。我们要做的是放下身段走进去,看一看。你会发现它是有逻辑的,也是有爱的。换位的同时,给与信任和尊重,平等交流,遇见问题时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而不是做“直升机式‘’的父母,对子女单纯的指挥和控制。
2、积极适时的反馈
孩子通过日常的言行不断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即使你觉得很可笑,也要最大可能给予积极的反馈,表明你听到了,你理解了,并且认可了他。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且反馈一定要及时。
3、参与式的陪伴
陪伴有很多种,其中最有效的陪伴就是参与其中,而最好的场景就是运动。定期的参与家庭运动,将为父母和孩子创造一个舒适自然的情境,拉近彼此的距离。
一场亲子运动过后,运动场上互相击掌鼓励,跌倒后彼此的搀扶,胜利后的拥抱等等,这种最亲密的触碰极大的增强了亲子之间的共鸣。从父母到队友,从陪伴到参与,到一起尝试新的运动项目,一起奔跑、一起踢球、一起得分,共同的运动体验,带来不可分割的荣辱与共。参与就意味着同步,同步带来共鸣,共鸣就是彼此爱的呼应。
每一个人曾经都是孩子。长大不代表不会犯错,成年也不代表不可以童真。面对那些又熊又萌的孩子,千万不要心生厌倦,他们的世界,也是我们曾经的世界,若能重回,定是幸运,因此,面对孩子的种种“邀请”,心怀感激,快乐地说yes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