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伪装成文艺青年的宅男,越看越激动,虽然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的大多数功能与我们无关。
但是,我还是清晰的看到了我向往的生活。
2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的另一部电影《海街日记》。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平静且舒服。
对比Google在发布会上给人展示的未来图景,《海街日记》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恬淡生活。
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地方,人们彼此熟络,电车要等很久,街面整洁无人,生活悠然自得。
在这里没有很高的生活成本,也没有太多需要奋斗努力的理由。
我想起来了,在20岁之前,我所向往的其实是这样的生活。
3
可是今天的我,看《海街日记》只是觉得欣赏,却再也不会向往了。
作为文艺青年一部分,已经永远停留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在我读的书看的电影和写的故事里。
现实中的我向往着Google描绘的未来,智能,科幻,每一秒都在发生巨变。
我很难说清楚是从哪一个具体的时间开始,我改变了。
4
我从不在十一期间出门旅游,人太多了,今年也是如此。
除了偶尔出去吃饭看电影,其余的时间我基本宅在家里打游戏。
我在PS4上和美国人对战,在Switch上和日本人对战,我觉得他们都菜,真的。
有时候我眼睛发直盯着电视屏幕,看着正在匹配对手的画面,就会想起一个我最好的朋友。
他也是我打游戏时最好的对手。
在我们纷纷过了20岁以后,就没能再见上几次。
5
学生时代,我们俩联手虐遍游戏厅所有打2K的社会大哥。
有时候玩着玩着没钱了,就去我们另一个好朋友的家里,先蹭饭再借钱。
那个时候我所向往的生活就是,有朝一日赚了钱,回去跟他一起开一间这样的游戏厅。
现在我的家里摆着游戏机,不用担心玩到一半没钱被老板赶走,却只能坐在这里等着匹配对手,很多当年的乐趣都消失了。
20岁以后,我们分别去往不同的城市奔波,我一个学校管不住的人现在被公司管着,他一个严重社交障碍的人,现在做着要每天跟人讲话的销售工作。
我们都变了。
6
前几天他给我打电话,距离我们上一次打电话好像也有一年多了吧。
他看到我在公众号写的一些文章,用一贯的口吻“警告”我说,不要丑化他的形象。
我们东拉西扯,彼此承诺年底相见。
这样的承诺说了无数回,真正的相见似乎一次都没有过。
我们什么都聊,却闭口不谈当下的生活。
因为在20岁以前,我们两个坏事做尽的少年,绝不会想到今天的我们如此安静与顺从。
遗憾吗?
我以为我会遗憾,但我却没有。
7
我所向往的生活,在20岁以前和20岁以后,变得截然不同。
就像我曾经向往着海街日记,如今向往着Google给的未来,我没有坚守自己的期望与幻想,却不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
曾经我也想过,是不是应该为此感到伤感,至少摆出一副伤感的表情。
当你所向往的生活,被你今天的生活毁掉以后。
我却没有做到。
向往的落空,是希望的开始。
我作为一个不合格的文艺青年,已经很难为人生境遇的改变而伤感了。
这流浪猫一样的人生,就是让我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要生存下去。
小城镇也好,大都市也好。
8
我们就像软件一样,总会在一个准确的时间点更新自己。
这个被更新的你,去到了另一个地方,离开了一些人,又遇到了一些人。
把过去的故事讲给现在的人听。
把过去的自己封存在回忆里。
把今天的一局游戏打完。
和过去的朋友和过去的自己,约一顿年底的酒局。
然后打开家门——
一头扎进这潮水般的城市中。
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