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传》:一位不爱名不爱利的奇女子

《三毛传》

【中】沈念 著

读这本书之前,我是没有读过她的作品的,只是停留在听过的阶段。当时,对三毛的印象就是,一个恋爱脑的女作家。90年代,琼瑶剧太火了,我的爱情观基本上是受到琼瑶的影响。直到经历了失恋,才慢慢开始看一些张爱玲的作品。

但是让我具体说出当时看的作品名字,我是说不出的。

只记得当时形成的2点爱情观:

①一个女生再怎么爱一个人都好,

都不能丢了自我和尊严。

②就算爱得很深,

你也要拥有走出来的能力。

之后,便慢慢就形成自己稳定的爱情观,即是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能拥有和经历是加分项,没有我也可以活得开心幸福。只是少了一份体验罢了。

当然,自己是属于被上帝偏爱的幸运儿。不仅找到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还生了2个可爱的女儿,成立了一个和睦、幸福和快乐的小家。

通过这本书,反观三毛,我觉得自己相对于她,真的是幸运儿中的幸运。如果换做是我,去承受三毛所经历的一切,我肯定没有她那么果敢、纯粹、简单、坚韧。就让我们随着这本书的脉络,去感受一个真实、鲜活的三毛。

💌不被幸运之神眷顾的童年。

三毛1943年出生于重庆黄角娅,是律师陈嗣庆与缪进兰的幼女。抗战期间,全家为避战迁至重庆,父亲为其取名为“陈懋平”,寄托对和平的期盼。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于父亲要与伯父在南京开设律师事务所,随父母从重庆迁至南京。1948年,内战局势恶化,三毛一家从南京迁往台湾。

三毛在台湾的童年过得并不开心,甚至遭受过教育霸凌。书中详细描述了2件事。

1️⃣

三毛从小就喜欢拾荒,所以在一次以“我的志愿”为题的作文课上,她按照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写了上去。可这在老师眼里,所谓的“志愿”一定要远大才行。最终,强迫三毛换了一个符合老师预期的志愿——医生。可这件事,也给三毛留下了心理阴影,也是三毛遭遇的第一件由老师施加给她的教育霸凌事件。

2️⃣

在初二的一次月考中,三毛有4门科目不及格。这让自尊心一向很强的她很难堪,为了提高总成在,三毛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猛磕数理化。经过努力,三毛进步神速,在随后的几场考试里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可惜的是,老师不相信。一天,刚下课的三毛被数学老师叫进了办公室,丢给她一张初三的试卷,让她做。她知道老师是故意为难她,可依旧仍有礼貌的回答:“对不起,我不会做。”可老师并未就此善罢甘休,到上课的时候,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在她的眼睛上画了2个又大又黑的圆圈。这次的教育霸凌,让三毛更加无法适应学校的节奏,并患上了自闭和抑郁症。也因此,辍学在家休养。

三毛,真的是从童年开始,就不是被幸运之神眷顾的孩子。一开始就命途多舛,挫折良多。

💌悲剧的爱情。

三毛所经历的爱情都以悲剧收场。她是拥有超多桃花且都是好桃花的人,可都不长久。每一段感情,她都是全力以赴,全心全意的投入,可是每一次都被伤害得遍体凌伤,想放弃生命。

①初恋梁光明:1967 年,19 岁的三毛进入台北华冈文化大学选读哲学专业,结识了戏剧系才子梁光明(后以笔名舒凡活跃于文坛)。两人因共同的文学爱好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讨论迅速相恋。

在这段恋情里,两人最终因性格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分道扬镳。三毛性格热情执拗,将梁光明视为“灵魂伴侣”,甚至幻想“天荒地老”的爱情。而梁光明则自我意识强烈,追求“先立业后成家”的理想主义路径。在后续的相处中,三毛的患得患失与梁光明的理性克制逐渐产生冲突。甚至到最后,三毛为了把梁光明留在身边,以“不结婚就出国”威胁梁光明。而梁光明,则以“等你毕业”拒绝。最终,三毛选择“出走”作为报复,远赴西班牙,这段恋情就这样无疾而终。

②一名日本贵族男孩。书中没有交代他的名字。虽然两人相爱,三毛却清楚两人存在阶级、观念上的差异,并不适合踏入婚姻。所以,她果断拒绝了他的求婚,两人怆然挥别。

③两段无果的德国恋爱。一个是没有生活情调的约根,一个是帮助他进入东柏林的军官。一个因观念冲突,选择结束。一个只要一面之缘,便失散于人群之中。

④而后,从国外回台湾,又和一个隐瞒自己在婚之中的有妇之夫坠入爱河。因触及她爱情里专属的底线,果断抽离。

⑤后来,又爱上一位德国籍教授,比三毛年长十来岁。两人感情稳定,兴趣相投,而这个教授又十分绅士浪漫,事事以三毛为先,给足了她安全感和情绪价值,是三毛心中十分理想的结婚对象。可就在结婚前的那个晚上,这位德国教授却突发心脏病,猝死在三毛的怀里。

⑥再次受到轻伤的三毛,又选择离开这个伤心地,再次出走西班牙。刚好这时荷西服役结束。携手步入婚姻殿堂,选择定居撒哈拉沙漠阿雍城,9年婚姻,最后以荷西离世落幕。

⑦以忘情地投入工作疗伤期间,遇上音乐家王洛宾。奋不顾身跑去乌鲁木齐和她相差31岁王洛宾生活在一起。结果,以两人价值观和生活习性巨大的差异而彼此分道扬镳。

而后回台湾住院期间,选择自杀结束。

💌写作生涯。

写作在三毛的人生中充当着2个重要的角色。

1️⃣

写作本来就是她身体的一部分,生下来就有了,就如吃饭一样平常的事。就像三毛曾说:“写作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她拒绝将写作框定为职业或使命,而是视其为“蛋糕上的一颗樱桃”——自然流露的点缀。她坚持用文字记录所见所感,从拾荒经历到撒哈拉生活,从初恋悸动到丧夫之痛,皆以最本真的姿态呈现。

她的作品追求的是2个原则:

①真实至上:她追求“不写假话”,文章若不想写便不写,若写则必是真话。这种态度贯穿《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等作品,甚至被学者白先勇评价为“带有幻想色彩却毫无矫饰”。

②生活即素材:三毛的写作灵感源于日常琐碎与流浪见闻。例如《我的宝贝》中对拾荒物的细腻描写,实为重庆童年与撒哈拉生活的真实映射。

2️⃣

写作是她的疗伤工具。从小到大,写作都是她发泄和疗愈的手段之一。

在少年自闭时期,写作成为她与外界(如《小鹿乱撞,钟情“匪兵甲”》中的单恋)沟通的桥梁。可以用来对抗孤独。

荷西去世后,她通过《撒哈拉爱情故事》重构婚姻记忆,在文字中完成对失去的哀悼,并以此来疗愈情伤。学者司马中原称其作品“将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需要灵明的智慧与勇气”。

//

通过这本传记,我确实看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具有流浪和真性情的生命特质,真实与果敢的人格,浪漫和不在奢华世界迷失本心的情怀,令人敬佩和景仰。

对她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去看看这本传记,并读读她的作品。

以上今天分享,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顺手点个赞+在看+关注哟,让我们一起遇见最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