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面从腊月廿三"辞灶"开始,就正式进入"忙年"的节奏。辞灶这天,大人们会在"灶王爷″前摆上软枣,柿饼,糖块等甜食"供养",让管理了一家人一年吃饭大计的神仙升天汇报人间丰饶"嘴巴甜一点″,"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仔细的人家,还会把王爷骑着的神马放在粮囤里喂一喂。谁家不期望来年风调雨顺,事遂人心,家人平安呢!
接下来,找个阳光好的"好天",把屋里的衣柜饭橱都合着人抬到天井里,里里外外倒腾倒腾,把衣食用具晒晒阳,打扑打扑灰尘,屋子天棚墙壁旮旯全用大扫帚划拉划拉叫"扫屋"。取除陈布新,吐故纳新,卫生健康之意。把积沉在屋里箱底柜里的被孑,蚊帐,衣裳抖索抖索,闻着衣物上晒上阳光的味道,重新透进新鲜的空气,也是愉快的年味。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大人们集中制作各种供品,食物的时间。父母劳作在地里的双手原来也是制作各种美食的巧手。村里村外各家忙各家的年,反而安静下来,总之,一切进入"年"来临前的倒计时状态,走街串巷的卖货郎不出来了,地里的活儿更无人搭理了,村里大队一级的组织也不组织集体活动了,所有与生产有关的都停下来,无尽的,难做的,未完的,统统让道几天,过完年再说!这种安静,松懈,也是年味之一。
但对各家各户却"松外紧内",女人忙着蒸白面馒头,蒸枣山,蒸豆包,蒸菜包,甚至从早到黑盘坐在鏊子前一整天摊上一大罗杂粮煎饼。男人忙着去村外挑来河水,做大豆腐,拾掇猪头,拾缀杀掉的鸡,甚至下手炸十几斤面的油条。用一双侍弄农活的粗手,尝试着用一两矾二两碱,和出软细的面,浸在菜油里,下油锅炸出一对对金黄酥脆的"香油果子",沥一下油,摆放在高梁秸结成的"蒿件子"上晾着,以备年后出门走亲戚用,当然啦,这珍贵的食物,过年这几天可不限量吃,用水泡着吃,直接吃都被大人许可。
现在的人会想,何必那么忙着弄些吃的呢,把一年来最好的东西,往生最好的手艺,平日里咬着牙紧出的钱花费在这几天里呢?其实,这何尝不是人们对苦日子的渲泄和抗争,何尝不是对美好未来的强烈企愿和向往,何尝不是不甘人后,不甘庸常的奋斗和自信。这种精神和执着支撑着我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在生,衍盈不息,源远流长;在存,不屈不挠,星火燎原。
年味,是一种向往未来,志坚要强的味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