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稿之前总觉得有的是时间,随时能写,这样一推就推到了要交稿的今天,结果却忙成一锅粥,来不及写了。暂且把孩子老师布置给我的要在家长会上分享的内容充当这次的文章吧。
我家孩子的足球社团一周有四天训练,几乎每天都是5点半-6点才能放学,而且每周六下午固定要去踢比赛,但学习整体上还不错,是怎样平衡的呢?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我们并没有整天督促他快点快点好好学习,或者加班加点的补课,主要是提高了效率和学习的质量。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语文
我们的观点是功夫在课外,课内就是上课认真听讲,回来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比较重视生字的掌握,隔一段时间会给他听写生字。然后让他把功夫下在课堂以外,就是大量阅读,不管什么题材,只要他愿意读都行,最大限度地去扩大视野。二年级上学期的家长会上,年级主任也就是数学老师王老师也说过,课外阅读将越来越决定一个人上课听讲的质量,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做支撑将越来越影响课堂内容的吸收。
数学
重视方法和思维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要求做题量。
比如课本上的一道数学题,看着很简单,一步就搞清楚了。但是我会把条件变一下,看他会不会,或者把问法变一下还会不会,或者这道题除了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也能解出来,就是不是为了单纯地解这一道题而做题,而是把一道题当成3道题用,让他多思考,多动脑,逐步养成爱动脑的习惯,这样就不需要大量的费时间做题也能很好地掌握更多的题型,事半功倍。
还有就是错题本,我会帮他把做错的题或者我认为有点难度或可以举一反三的题都整理出来,讲解之后让他再做一遍。复习的时候也主要复习这些题,其他的简单带一下就可以,省时省力。
英语
英语,固定做的一项内容是每天的听力。每天早上他一起床我就会放英语听力,放的内容有学校的课本、大猫英语、典范英语和课外班的内容,每天循环播放。我对英语的态度和语文一样,功夫都是要下在课外的。但是课外的时间有限,除了完成作业大概也没有很多的时间支配,所以就需要很好的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如果还有时间,会让他做些跟读,或课外阅读,看图说话。
以上是我们在三门主要课程上的做法,其实并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我们也没有特别占用他的时间让他做这做那,主要就是想办法将有限的时间加以有效的利用,使之效果最大化。
另外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一定要保证课堂听讲的效果。
我家孩子在课堂上的纪律还不错,听讲比较认真,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我经常跟他说,你现在学的东西跟妈妈上学那会已经有很多不一样了,老师讲课的方式也不一样了,如果你上课不好好听讲,妈妈回来后也没法给你补,因为妈妈怕讲错了。即使能讲对,也得用好几倍的时间来讲明白老师用很少的时间讲的东西,所以你认真上十分钟课就相当于节省了几十分钟课后补课的时间。还有上课回答问题,我告诉他,脑子要时刻跟着老师讲课的节奏走,老师提问题你就要积极地思考,然后回答,检验你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如果回答错了,说明你没真正听懂,正好可以让老师给纠正一下。不要怕答错,错了又怎么样呢,只有回答了,才知道对错,不回答你怎么知道你是错的,还有可能白白浪费一次可能对的机会。做了,你才有机会成功,不做连机会都没有。
整体上来说,我家孩子是个比较自律而且独立性比较强的孩子,二年级以后,他自己的事情几乎都是自己主动去完成了,很少让家长催着去做,这大概也得益于我们家的一些家庭因素吧。
自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大班起,我们家就一直是三口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不在身边,而我们两个人又都上班,没人能那么仔细地照顾他,所以大概客观上促使他学习独立。另外我们本身的态度也是尽可能多放手,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拿主意,给他机会让他多尝试。另外提一点,我们家没有电视,早在之前也是有的,因为孩子的爷爷奶奶爱看,在他们走了之后,我们坚决地把电视扔了,这样也避免了孩子认为大人能看孩子不能看而觉得不公平。没有电视后的闲暇时间我们就一起读书、一起游戏,一起运动。周末有空时就带他出去转,让他尽可能的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见识多了,心胸就宽阔了,心胸宽阔了格局也会跟着大起来,就不会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歇斯底里。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享,希望对大家能有些启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