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曹植引出的自由之思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看《三国志》及《三曹诗选》,看到大才子曹植,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是活得极为郁闷与不自由的,这在他的诗文中都能看到。

这源于他的特殊身份和当时的政治斗争。曹植从小就很有才华,深得曹操喜爱。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但因为曹植比较任性,不好好自我约束,好几次饮酒误事,又办了件非常明显的错事,所以,曹操后来放弃了立曹植为太子的想法,而立曹丕为太子。

但曹植并不甘于只成为一个文人。他从小在军营、战争、政治中濡染,也有为国家做一些事情、建功立勋、成就个人价值的政治抱负。但因为曾经有曹操想立曹植为太子这么一出,而曹植身边也有一些支持他的大臣和党羽,所以,曹丕当上皇帝后,先杀了曹植的党羽,然后开始处处防着曹植,不让他有任何掌权机会和出头之日。

其做法有三:

一是不断改换曹植的封地。自曹丕当皇帝,到曹植去世,12年间,曹植三次被改换封地,不让他在一个地方久待,防止他在当地培养起党羽与势力。这使曹植倍尝失去家园故土,无根飘泊之痛。

二是不让他与亲戚们来往,防止他与其他兄弟王侯们联合起来搞什么阴谋。也极少让他进京朝见天子。这使曹植多年遭受骨肉亲情分离、不得相见、老死不相往来、生离即是死别的痛苦。

三是有时随着封地的改换,给他的经济待遇也时有缩减。虽身为王侯,但曹植曾经有物质非常贫困的时候。

可以说,曹植生命的最后12年,就是被闲置、隔离、软禁起来的。这对于一个自小意气风发、满腹才华、一腔抱负的王侯来说,是多么痛苦难熬的人生。

曹丕当皇帝六年后去世,他的儿子继位成为明帝,曹植在明帝时期又活了六年。曹植好几次写信,向他的皇帝哥哥和侄儿上书,请求给他一些为国家做事的机会,如去参加对吴蜀的战争,请求让可以和亲戚们见面,赐予回京朝拜天子,但都没得到应允。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可以想见,曹植的郁闷愁苦悲伤心理是多么深重强烈。除了在家附近看看园景,也只有靠写诗文抒发郁闷与惆怅的心情了。曹植汲汲无欢地在他哥哥和侄儿任内度过了生命最后12年,郁郁而终,年仅41岁。

一代才子文人就这样落寞而去,只留下了众多文采飞扬的诗文在人间,真是令人惋叹。

曹植生命最后12年中,最大的痛苦就是自由被剥夺。自由,是每一个生命都盈盈渴望与追求的。没有自由,人会感觉很痛苦,失去生命的动力,身心慢慢受到损伤。

联想到现在人内心同样渴望的自由。

什么是自由呢?有的人认为,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想做的事能做成,想要的东西能得到,随心所欲,这就叫自由。反过来,无法随心所欲便叫不自由。

我觉得,这是对于自由极大的误解。在人世间,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绝对完全的自由。再说,无政府状态也是不可能的。

举点例子:

比如,你想去环游世界,但没有足够的钱,这便是一种不自由。当然,你可以去努力挣钱,但能不能挣到足够的钱,不只和努力有关,还有命运的因素。可能你努力一辈子,累到吐血,累死,也挣不到环游世界的钱,更达不到明星或富二代的身家财富。

再比如,你想要有一个爱人,没有。你可以去找,但找不找得到,也不只是你努力的问题,还是有命运与机缘的问题。

当然,即使那些事业、财富、婚姻、家庭、爱情、子女、健康、美貌……什么也不缺、看似幸福美满的人,也不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得到随心所欲的满足。

绝对的自由、满足、随心所欲是不存在的。

那,生而为人,活在社会中,到底有没有自由呢?

有。但,自由不在外在,而在每个人的内心里,在行为中。

当你想挣钱时,投入其中努力地行为,在行为中人是比较容易忘我的,这个时候,人就是绝对自由的。

当你运动、跑步、骑车、大撒把时,你是自由的,灵魂飞出了躯体的限制,在无限的时空里达到了全然的投入、忘我与自由。

当你停在路边,望着天空自由飞翔的小鸟或鸟群时,你在那时也是自由的,你的心灵跟着它们一起在空中自由飞翔,超越了地球空间的限制,进入了生命本性中自由的真相。

我在这些当中,都能获得自由感。

有时候,我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跑步。透过宽敞明亮的落地玻璃窗,我看到远处的高楼,还有更高远处的天空。

望着那些高耸的楼房,我有时也渴望:我什么时候可以在这样的高层里买到一套房子呢?啊,可以我现在的能力与积蓄,我大概连个卫生间都买不起。唉,这真叫不自由。

可是,当我把目光转移到前方开阔、无限的天空时,便又有了另一种感觉。我的心在这里超越了人间世,超越了物质,超越了各种渴望与欲望,进入到了一种纯粹的、心灵与灵魂层面的融合,内心变得清净、空无与安宁。

我在跑步机上奔跑着,望着那无限的天空,我脑中会奇怪地冒出那个追日的夸父。夸父为什么要一直奔跑追日呢?我的奔跑,与夸父的奔跑,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健身房里响着运动的音乐,但我的心与灵魂,却似与这一切无关,我在向着天空奔跑,向着无限奔跑。我不知道那前方到底有什么,难道我也是像夸父一样在追日吗?我也在向着太阳奔跑吗?进入到太阳,不会把人热死吗?太阳所在的地方,到底是温度刚刚好,还是能够把人热到消熔的程度?

但不管怎么样,人心中好似总有一个前方。前方是一个方向,也许并不是一个目的。作为一个灵魂,在宇宙间大概是没有目的的,只有方向,前方。不断向着前方便是自由。夸父也许不是逐日,而是在不断地向着前方,他在奔跑里获得了自由。我,也在向着前方的奔跑里获得了自由。

对于生命,我们也要有一种夸父逐日般的热情。这热情,也一直在我们心灵之内。

或者,像曹植那样,用写诗文的方法,也能找到自由。写作与创作的时候,虚假痛苦的个体就消失了,生命成了一种纯然自由的表达。

除了以上种种行为,每日抽一些时间,闲闲地望望天空,也是能感受到自由的。

不要总是跑到外在去找自由,自由与外在环境、事件、境遇其实没有多大关系。自由是生命的本来属性,每个人身上都有,谁都不会失去它。不断超越凡世的限制与眼光,把视角转向内在,转向前方,转向远方,便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在这份超越与自由里,你会了悟到,万古不过只是一瞬,生与死没有不同,荣与辱本无分别,羁缚与自由,也只不过是心灵的一念之转。

最后,欣赏一首曹植的诗吧,从中可以窥见他的一些情怀。

《杂诗》(其五)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