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从不缺乏孤独,浩瀚烟波五千载承载了无数文人骚客的悲欢离合,他们时而孤独,时而愤懑,又时而无奈,或许是身在茅庐的郁郁不得志,或许是人生无常的坎坷波折,也有可能是高处不胜寒的孤寂。东晋名士谢灵运曾说如果天下文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谢灵运占一斗半,剩下半斗天下人共同拥有,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自信,这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特有的孤傲,不过面对像谢灵运这般孤傲的人表现出对别人的高度赞扬,恰恰说明对方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之高——曹子建。
说起曹子建这个名字一般人会感觉到陌生,不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段名言传响千年,人们更习惯于叫他曹植。
曹植是三国枭雄曹操的第三子,对于曹植的成就大多在诗词歌赋,对于政治武功并没有太值得称赞的地方,钟嵘《诗品》说曹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 可见不仅谢灵运,包括钟嵘也对曹植有很高的评价,了解曹植的诗就应当先从曹植的成长经历开始。
曹植公元192年出生在东阳,属于现在的山东,是曹操和卞皇后生的第三个儿子,曹植之前有曹丕,曹彰,后面有曹雄,熟悉曹操发家史的人都知道,曹操真正在群雄逐鹿的中原站稳脚跟是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开始。曹植出生距离官渡之战还有八年,当时正是曹操带着一群忠于自己的下属在北方四处游击战的时候,说不好听点就是当时曹操还处于创业阶段,没有稳定的根据地,走到哪打到哪,直到官渡之战结束,所以说曹植的童年是在随军中度过。随军生活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作为一支没有可靠根据地的“游击队”军营生活很辛苦,说不定什么时候遭受到敌人袭击,说不定哪天有部下发生哗变事件,一支军队征战南北有时候走到昔日繁华的古城看到昔日熙熙攘攘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令人唏嘘不已,有时候一场战斗过后自己士兵损伤,行军途中沿路流民的饥饿困苦等等,这些很难保证在幼小的曹植心中留下多大的阴影。
熟悉曹操的人都知道,曹操的诗词作品除了大气之外也有英雄迟暮的个人感伤 ,也有对家国混战的无力感,现实的残酷和父亲的影响或许是造成曹植从小不拘小节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他的“不拘小节”改变了他一生的生活轨迹。
官渡之战后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被确立,政治上处于稳定态势的曹操有时间来关注妻子儿女的生活状态,这时候的曹植也已经有十多岁了,曹植从小聪明,对一些事情举一反三,对于一些事情上的见解有时候都会让曹操惊讶,曹操作为乱世枭雄本身就很惜才,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优秀更是很高兴,曹操当时打造铜雀台曹植做的《登台赋》令曹操对这个儿子更加满意,所以在曹植二十三岁的时候曹操让曹植管理临淄。这无疑有些把他当做接班人培养的态势,当时也有不少文士看到曹植是一个潜力股纷纷投靠曹植作为曹植的幕僚。
按照这个势头曹操死后继承人是曹植没什么问题,并且按照陈寿《三国志》记载,“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说明曹操早就有将曹植立为正式继承人的心思,可惜曹植由于自己洒脱的性格使他与权势失之交臂。
对于诗人我个人更喜欢唐代李白,一人一剑一壶酒,纵马扬鞭,睥昵世间。这种豪气令无数人心旷神怡,曹植比之李白有过之而无不及,《将进酒》曾言“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由此可见曹植也是洒脱诗人,曹仁南征被围,曹操想派曹植带兵救援,不排除给曹植打造上位班底,曹植却因为酒醉延误战机让曹操心寒,类似诗人都不逾矩,曹植也不例外,曹操南征期间曹植作为留守人员公开使用超过他身份的步辇车乘,在当时这是一种对上的冒犯,这两件事是曹操对曹植不满的开始,从此之后曹植被渐渐疏远,逐渐远离了政治中心。
曹操死后曹丕接替曹操成为新任魏王,不久后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三国时代的第一个国家——魏国。而曹植这时候也开始了他的坎坷生活,作为曾经最有可能当上皇帝的人,新上位的曹丕不能不防,在曹丕即位初期多次给曹植更换封地,像开始说的七步成诗就是曹丕想要除掉曹植的最直接的证明,曹植此时的心理状态从原来的候选继承人变成近乎阶下囚的落差使曹植更加沉溺于酒醉生活。
文章合为时而坐,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是一个人内心情感 最真实的表达,曹操生于乱世,长于权谋诡计,他的性格以开放大气为主要特点,例如《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都充分表现出一代枭雄的大气磅礴,每每读到曹操的诗歌总会让人遐想壮志豪情。同样,曹丕在曹操的几个儿子里面不算特别出众,虽然是长兄但是在早期总会被几个兄弟比下去,但是曹丕是一个有城府的人,对于兄弟学会谦让,对于政敌懂得隐忍,对于父亲懂得事孝,可以说曹丕的成长生活没有曹植那样天才光环耀眼,没有曹彰寂寥无闻,相比曹操他更多的是隐忍谦让,作为君王又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这也导致曹丕作诗大多温柔婉约却又不失豪放大气,例如《燕歌行》。
相比父兄,曹植的生活决定了他的作品方向,分割线就是曹丕即位开始,曹植早起意气风发,深受父亲喜爱,作为典型权二代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作品较多感性和随性洒脱,充满积极向上活力,在作品《斗鸡》,《公宴》,《赠丁仪》等早期作品中看出曹植早期生活的无忧无虑。兄长继位后被软禁生活,曹植生活从天堂跌入地狱,曹丕即位后杀掉丁仪,曹植作诗《七哀诗》充分反映当时内心的孤独和无助,现实既然已经那样曹植便选择随遇而安,纵观曹植的作品可以轻易发现曹植的作品既有父亲的豪放大气,也有兄长的婉约委婉,同时命运的捉弄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丝忧郁哀愁。
通过上面的介绍简单介绍了曹植的生活是怎样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其实仅仅是权势上的失势并不会让曹植有太多的感伤,作为洒脱的文人对于权势没有太多留恋,那么曹植真正忧郁的地方在哪里呢?我将从他的作品中去品读陈思王的忧郁哀愁。
说起曹植的作品最经典的应该是《洛神赋》,“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历史上对于《洛神赋》写作的真实意图争论不一,归纳三种主流说法一是感慨甄氏,二是感慨皇位,三是感慨已故前妻。通过对比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曹植本身只是沉迷于酒醉生活,对于皇位给兄长继承或许是对他自我个性的最大解脱,自己完全不用处理国事,只需要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即可,所以第二种说法关于皇位的说法并不可靠,对于第三种说曹植悼念亡妻崔氏,之前崔氏因为穿着华丽张扬被曹操杀死,相对于第一种我更倾向于第一种,文中“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神女对曹植有意,可惜两人之间神人差别,虽然同样处在美好年华但是身份的差别使他们无法在一起,留下玉炔寄托哀思。
原本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多年后再见一个是皇兄的爱妃,一个是被沦为阶下囚被监视的臣弟,曾经那么美好的海誓山盟在此刻只有隐藏心底,月下独酌,独自哀愁,并非不爱你,只是没有办法和你在一起,造化弄人,可惜没有如果。你是皇嫂,我是皇弟,兄长即位那日起你是光芒万丈的皇妃,我是政治失败的囚徒,我将生活在我的巨大牢笼中为远方的你祈愿,可是生活总是无常,皇帝,皇宫,魂牵梦绕的曾经的爱人因为朱颜不再惨死宫中,一个偶然的机会皇兄将你曾经随身的玉饰给了我,睹物思人,行走在洛水之间回忆之前种种青春年华,默默泪流感伤而发《洛神赋》。
如果说爱人的离去使曹植心灰意冷,那么长期的囚徒生活足够曹植走向崩溃。曹植在《迁都赋序》一文中说:“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频繁地迁徙和变动封爵,说明曹丕对这个兄弟很不放心,作为皇室宗亲的曹植几乎没有人身自由,哪怕平时的基本生活都很难被保证,个中心酸有几个人知道呢? 曹植只有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通过《赠白马王彪》一文可以看出曹植内心的凄苦和寂寥孤独。
黄初四年曹植进京拜见昔日兄长,恰巧当时兄长曹彰早死,这让曹植深深感到不安,再离京的时候皇帝不允许几个诸侯一起走,于是作文表达自己心情“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走到伊洛之间发现自己孤独无依便做出“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对于小人离间兄弟之情表现出深深愤慨便有“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的感叹;回想种种联想到周围环境萧条悲从中来便有“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的孤寂,之后又有对兄长曹彰的哀思和与白马王的互勉,这些无一不表现出曹植内心的凄苦无助。
曹植的后半生均远离权利中央,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最亲近的人要致他死地,周围的人不能相互信任,每天只能借酒消愁,如果说曹氏死亡是一个偶然,那么失去甄氏的曹植此刻是完完全全的失败了,权利败给了兄长,从小青梅竹马的爱人也成为兄长爱妃,只是爱妃,并不是正室,没有人能够见到曹植觐见皇嫂之时内心的波涛汹涌,是忧郁,是无奈,是心酸,还是心痛?
面北背南,弯腰跪拜,三呼万岁,昔日军营生活中颠沛流离长兄如父的兄长今日却因为权力一心置自己于死地;昔日的青梅竹马星空夜话的圣洁女神如今成为哥哥的妾室自己的嫂嫂,原本有望登上九五至尊,掌控天下的自己如今只能在方圆不过几十里的地方过着囚徒的生活,是什么将原来的兄长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为什么自己原本的自由身沦为阶下囚?是权力的争夺还是人心欲望的不足?这些对于此时的曹植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权势,爱人,自由如今都已经失去了,既然无力改变我就做好我的陈王,做好一个本分的臣子,不让皇兄防备我,让天下人忘记我。我只是陈思王,失去爱人的情场失败者,宫闱斗争的牺牲品,虽然没了原来的自由,这样也好,以后的日子我将继续以酒为乐,浇灭前世回忆,以诗词为友,诉说内心凄凉。谁又懂得放浪形骸不逾矩的我?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