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三天,JOJO的老师就发来信息说JOJO好像不如上学期积极,JOJO在幼儿园一直备受老师喜欢,看到这样的话我不免有些担心。
01 育儿的过程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
寒假处于放养状态的JOJO回到幼儿园,似乎还没有适应,但作为育儿学习的老母亲,感受到了JOJO的情绪,回到家,就开始反思这两天的种种情景:
吃饭磨蹭
早晨赖床不起来
天天迟到
刷牙磨蹭
不肯练琴
一说到问题就觉得困难
拼命要看动画片
对于积极的奖励毫无兴趣
。。。。。。
仿佛一个学期结束又回到了之前的JOJO ,浑身充满了叛逆的情绪,一开始我判定JOJO是开学不适应才有这样的情绪,准备回家和她好好沟通,提高她的积极性。
回去之后才发现,原来并不是孩子不适应,而是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影响了孩子。
JOJO这两天练习钢琴的畏难情绪直线上升,总是说:妈妈我不会,我不想练。
面对死活不练琴的她,我以前会采取惩罚的方式,但因为学习了育儿的方法,我放弃了打,而是采取冷静的态度,但面对孩子的倔强,我早已失去了耐心。
近期工作上也不顺利,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渐渐的只期待她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式去走,没有任何沟通解释的机会,只是在表达:你要听妈妈的话。
通过老师的提醒,我发现自己这两天对孩子的态度确实带有自己的情绪,所以孩子也跟着糟糕了。原来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自己身上。
02 改变必须从自己开始
回到家中之后我尝试了三个步骤改变了我和JOJO的沟通,JOJO不仅改变了,到了学校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给孩子的回应减少情绪化
孩子是极其敏感的。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采取的任何回答方式都会变成对孩子的“表达”。
比如,我们会说:你怎么又不好好练琴了?你怎么总是不听话?
这样的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让孩子拒绝和我们产生更多的交流。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事实描述来回应:你现在不想练琴了是吗?你现在不想吃饭了是吗?等等
JOJO回到家,我就问她,JOJO你今天想练琴吗?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和她说:jojo你的练琴时间到了。
其次,对孩子的理解表达共情力,表示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
JOJO告诉我:妈妈我不想练琴了。我一般会说:那不行,必须练。这次我换了一个方式
我把她拉着坐在我的腿上,说:你是不是也觉得练琴很枯燥没意思?
她点了点头。
我说:你知道吗?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特别不喜欢练琴。我的老师在家教我的时候我就不爱练,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可讨厌了。
她仿佛知道我理解她的感受,眼睛紧盯着我说:然后呢?你练了吗?
我回答:没办法啊,我练了啊,练的我的胳膊都酸死了。
她说:那为什么你现在要和我一起学习呢?
我回答:“因为妈妈后来没有老师肯教我了,我想弹的曲子就没有办法弹出来了。就像你现在一样,我没有办法弹出我喜欢的曲子,因为学的太少了。你有喜欢的曲子吗?“
JOJO点点头,说:“那妈妈我多练习就可以了吗?”
“是的呀,如果你练习多了,你还可以向莫扎特那样创作,成为音乐家呢。”
JOJO于是很愉快的开始练琴,我们又用第三个步骤来克服她的畏难情绪。
最后,采用游戏方式和孩子平等交流,互相解决问题。
我特意把家里的羊皮鼓拿出来,陪着JOJO一起攻克音乐难题,小家伙在愉快的陪伴玩乐中度过了练琴时光。
03 你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如何对待你
当我解决了和JOJO因练琴产生的争执时,仿佛世界都因我的举动而变得平和了。
我用平心静气的方式对待JOJO,JOJO反而用平静的练习回应了我,并且克服了她说的“不会练琴”,增强了练琴的信心。
最后才发现,原来不是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而是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当你发现孩子身上有问题的时候,不妨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开放式的接纳孩子“制造的问题”,反而让彼此更加亲密,合作无间。
育儿没有捷径,即便是专家也需要克服自己内在的人性根本。学习高效育儿,让我们陪孩子共同成长。
我是JO妈,我是妈妈成长践行者,关注我,成为能量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