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陈老师上了一节让我感叹不已的《学习APP的教学与运用》课,
感叹之一:姑娘虽小,高科技使用能力让人惊讶!
这个小姑娘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她熟练的操作着iPad,课上课下尽情地利用各类APP汲取着成长中需要的营养,也利用iPad书写着自己的认知与思考。她与科技结合的水平,让我自叹不如。她对信息与科技的高效利用,是如何练就的呢?
这得益于她――
感叹之二:老师虽年轻,高科技教学手段娴熟
这就是陈晓粧老师,年轻的她用五十来分钟的时间,为我们带来了有意义的一节课。她把自己运用APP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
她从“我是如何学习的”谈起,
用自己的使用经历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把APP运用于教学中”
“各学科APP如何运用于教学中”,
以及“如何正确使用APP”
从陈老师的课中,我知道了APP是一种软件,它包罗任何领域,任何学科。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它让学生学习、思考、练习、反思,
也可以用它进行班级管理以及对学生作出评价。
利用科技手段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多维技能,同时,也能及时作出反馈,节省了时间。
以端正的态度看待高科技产品,有效的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这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超乎想象的进步!
感叹之三:天虽一样蓝,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何时会与时代同行
ipad虽方便,但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能力买给孩子;APP虽实用,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触摸到。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发展水平,是偏远地区无法仰望的,偏远农村地区,困境有二,
一、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家家户户,可农民土地种植支出和收入也基本持平了,种植业已经无法支付家庭必须的开支。
二、在入不敷出的生活压力下,青壮年父母们纷纷外出务工,留下一批批父母之爱严重饥渴的留守儿童;有的虽在本地工厂务工,但披星出戴月归,又留下一大拨隐留守儿童。这些父母虽然可以为孩子提供好一点的生活,买得起手机、iPad……,但他们又没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没有机会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有效利用高科技果实的榜样。这样,即使孩子们有了ipad等科技产品,也基本上仅利用了娱乐功能,反而影响了他们身心成长,以至在农村地区,孩子+手机/(科技产品)=家长/学校 的禁忌。
至此,内心已纠结至极:我们作为教育者,看到科技的光芒和力量,无比激动和期待;可我们面对一个个纯真的笼罩于落后的阴影里的孩子,又因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到无比悲哀。
在先进理念和落后现实的夹缝中,也许唯有用理念和科技把自己磨成利剑,让剑之光芝在每一名孩子的内心生根、发芽,才是不负时代之重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