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姥爷给我的印象简单又普通:永远都是那件黑大褂,永远都是那双老北京布鞋。微微佝偻的身子看似弱不禁风,走起路来依然矫健;深邃的的眼睛下垂着两个“智慧”的眼袋,眼睛丝毫不受岁月的侵染,神采依旧。只是很少见他睁大眼睛仔细瞧过谁,大部分时候都是舒服地微眯着眼,悠哉悠哉地迈着大步子朝村里头的老年协会走去。还颇有一股“一袭黑衫,两袖清风”的闲云野鹤之气!
苦难童年
老爷的童年并没有他现在这么自由快乐。一九三二年,姥爷出生在安徽省的一个贫苦家庭。家境虽然贫穷,但姥爷的爸爸妈妈给予了他足够的亲情。在农忙回来后,带给姥爷和他哥哥带回来像竹蜻蜓一样的小玩意儿,或者地主家吃剩下的猪头肉,家里和和睦睦,幸福美满。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姥爷七岁时村里闹了蝗灾,把村民们辛苦耕种一年的庄稼啃食得干干净净。姥爷的爸爸妈妈把家里的粮食全部给了他哥哥和年幼的他吃,自己却饿死在了家中。悲痛之余,年幼的姥爷和哥哥被迫开始了相依为命的“逃荒之路”。他们一路逃到陕西,那时正值抗日战争初期,姥爷的哥哥应征入伍,他自己也为了生计到一家纺织厂当了童工。正巧当时我们村的一位好心人到西安做生意,看他可怜,就把他带了回来。于是姥爷就在站西堡村开始了他丰富多彩的一生。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
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十九岁的姥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听我爷爷说,早在解放前,姥爷就已经接受了红色革命思想和文化的熏陶,打心眼里想改变周边人的贫苦命运。入党后,他担任农业社的共青团委书记,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受到了全村人的尊敬和爱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村里成立了生产队,他被批选为大队干部,担任生产队大队长,带领群众积极发展劳动生产,让村民们过上了吃得饱,穿的暖的生活,一干就是二十五年。我爷爷说,有一年大旱地干,小麦种不上,姥爷带领全村的青壮年男人挑水浇田,硬是一亩亩地浇水,一亩亩地种麦,大干了十几天,最后把全队的一二百亩地全都种上了小麦,并且小麦长势喜人。这件事被全队传为佳话,称赞姥爷是“全队的主心骨”。在他工作期间,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凭借着那股如火的热情和磐石般的斗志,多次被评为“临晋镇的好干部”、“临猗县的优秀党员”。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在那个年代里,姥爷带着一顶竹帽子行走在麦田里,撸起袖子和农民一起赶农忙、庆丰收。我好奇地问:“那个时候姥爷的工资是多少啊?”我想,姥爷当时的“官”那么大,工资应该会很高吧!没想到爷爷却说姥爷那个时候是没有工资的。我很吃惊,姥爷竟是这般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一瞬间,我对姥爷的崇敬有多了几分。
除了工作上的严谨认真,姥爷对子女的教育也从不懈怠。他苦难的童年使他越发感激中国共产党,也深刻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他从小就教育子女们要热爱党、热爱国家,让他们养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姥爷的教育下,他的几个子女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作出贡献。有“耕耘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有服务于农业的水利干部,也有服务于生产的商业精英。
姥爷在六十岁卸下村干部职位后,就在村里担任红白喜事管理会理事长,并且以不输年轻时的劲头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当时,家里人都劝他别接这个工作,说是应该让姥爷享清福了。可姥爷倔的像头牛,怎么劝也不回头。从此,村里哪家娶媳妇儿,哪家办丧事都能看到他忙忙碌碌的身影,这一干,又是十几年。
晚年后的姥爷并不孤独,因为有他钟爱的象棋陪伴他。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老年协会中心观摩姥爷和别人博弈。姥爷的手瘦骨嶙峋,但象棋在他的手里却显出一种强大的气场。姥爷的“象”吃了别人的“马”让我兴奋;别人的“炮”吃了姥爷的“军”让我惋惜;最喜欢姥爷的那一声“将军!”,饱经沧桑而又铿锵有力的声音总会使我血沸热腾。有时候我会靠着他的背,去感受他的脊梁由于心脏的跳动而微微振动的力量。年老的姥爷并不服老,在与年轻人的象棋博弈中时常激烈地争辩;年老的姥爷并不信老,村里比他略小的老头老太太常晒太阳的地方他从来不去;年老的姥爷并不显老,总是背着手,哼着欢乐的歌,踱着小步。朝家走去。
初谈往事
当我上了初中,接触到了历史,对中国近代史越来越感兴趣。当我兴致勃勃的询问姥爷他童年的往事时,他沉默了很久,然后娓娓道来。我一下子沉浸在里面,仿佛眼前就是田野里大片大片的麦浪,耳边回荡着农忙时刻农民们和声唱的农歌,感受着六月里掺杂着草香的凉风。向我扑面而来的是孩子们的欢笑,是精致的竹蜻蜓,是农家的袅袅炊烟。从此以后我便一直以为姥爷是一个从小无忧无虑,平安喜乐地长大,平凡度过一生的老人,开始没由头的羡慕起了他的童年生活,并且幻想着自己穿越到那个时代后的新鲜趣事。我承认,姥爷所说过的那些往事是我在童年中从没有接触和经历过的。从中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一种直冲心底的渴望。
直到姥爷去世,我才知道我所了解的姥爷的童年生活,只是他整个黑暗的童年生活中唯一一束亮光。从我爷爷口中,我才知道姥爷的那个时代是个什么样子的时代。战乱、硝烟、死亡、天灾……那些代表不详的词语,是我从姥爷为我讲述他童年往事中从未听过的。那些日子我逐渐明白了姥爷“瞒”我的深意:他不想让我对那个时代产生逃避、害怕的心理,想留住我对那个时代的童真、幻想和期待。他留给我的他的童年永远是光明的,温暖的,充心希冀的。醍醐灌顶的那一刹那,我鼻头一酸,眼泪包裹着我对姥爷的思念,沉沉地流了下来,心里竟不知充盈着何种滋味。
细探究竟
借这次国庆,我深入地和爷爷奶奶探讨了我的姥爷。我迫切地想知道姥爷九十年的一生到底如何度过。但在我了解之后却惊讶地发现,这个慈祥和蔼的老头的许多往事都是多么的神圣而又不平凡。我敬仰电视中那些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优秀共产党员,也希望自己的身边能够出现那些无私奉献的伟大的人,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但我万万没想到,“人民的好公仆”居然就在自己身边。惊讶之余,我发现爷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神情。他平静地说着,声音却带着自豪:“你有一个好姥爷,你爸妈有一个好爷爷,你爷爷我有一个好父亲,咱们村有一个好干部。”几个“有”用来概括老爷的一生,足矣。
爷爷还说,这是他头一次将姥爷的一生认认真真地叙述下来。他很惊讶,以前在他脑海里闪过无数次的事件,到说出口时就增添了一丝不一样的色彩。姥爷的事迹,姥爷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中国正是有成千上半个像姥爷一样扎根群众、报效祖国的好干部、好党员,才使得中国的根基稳稳当当,中国的社会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中国的复兴之路稳步前行!
我一直以为姥爷仅仅是我的姥爷,是一个疼我,爱我,呵护我的姥爷。但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姥爷,并不只普普通通是我的姥爷,他还是家里人精神的依靠,是站西堡村的一名党龄最长的好干部,是中国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现在,他是我心中的硬汉、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用那并不宽硕的肩膀撑起我童年的一片天,更是因为他的精神、他的事迹,永远是我的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典范,指引着我在未来的路上踏踏实实地做事,成为更好的自己。
追忆着姥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回想起夕阳下老人和小孩儿的影子被无限拉长。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夕阳无限好,尽管已黄昏。”姥爷,这位经历了新旧中国更迭,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扎根群众、报效祖国的老人,已经化作一道烙印,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不论年代,不改芳华。
附注:姥爷已经在2022年除夕夜去世,享年90岁。谨以此篇,表达我对姥爷的深深怀念。姥爷永远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