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家子出去看电影,无缝衔接看了飞驰人生和流浪地球,飞驰人生有笑点,但剧情走线还是略硬,有点像为了赶春节档上映流水线加工出来的,如果不是沈腾撑着,这片号召不动那么多人去看。
朋友圈刷屏的流浪地球,一看刘慈欣作品,就超期待!三体这本书看过第一本,说实话,看的时候我没看懂,但是就是觉得牛!看完片子确实不负期待,整个硬科幻的感觉,看完以后我说了句,这算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了吧!中国味还很足!机械感这么强的作品,光是建模就不得了。
浅说下我的观影感:
第一,中国在科幻领域从书籍开始向影视正式进军,在实现层面,完全可以媲美国外的科幻片。抛开各种科幻天体的名词,我在地下城的建构中,想到了《权力的游戏》,这种防御的机制,整个冰雪的世界建构,像是缩影,让你感受到了宏大的世界观。流浪地球这个名字特别值得回味,也是精华所在。
为什么地球要流浪呢?流浪是为了更好的回归。在西方所有的科幻主题中,有个共同特性,都是发现地球要灭绝了,人类探索宇宙去寻找其他可以居住的行星,是放弃而不是拯救。如果只是一部硬科幻,不配称赞,流浪地球所传达的不放弃家园,和家园共进退,对故土的留恋使得这部片有了灵魂。我看到的除了中国特色的北京味,年味之外,我看到了中国浓于血液的乡情。
第二,在这部片里,情感传达的核心是希望,支撑人类在绝望之际,依然不放弃的是希望。希望是什么?“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唯一回家的路。”而这条希望之路能打通,离不开父爱,爷爷的爱,是亲情打开了这条路的钥匙。为了儿子和父亲,吴京违背星球指令,要求联合政府请求各路支援,在发现集众人之力依然无法点燃木星的那刻,吴京开向木星的壮丽牺牲,和儿子的最后一通电话,以及地球一定可以活下来的信念,让人泪目!
我在片中,看到了中国如执念一样的家庭观,为了家人愿意牺牲,面对地球末日,广播播报的是,所有人回到家中,拥抱家人。在西方的灾难片中,围绕的是拯救,围绕的是当下的及时行乐。不会因为害怕所有人错失和家人相聚的最后时机,联合政府在知道成功概率为0的时候,选择放弃拯救地球;不会在救援失败,让大家千里迢迢赶回家去和家人团聚的这种倡导。模仿科幻的技巧容易,但模仿内核不易,真正能传达中国的文化,把软和硬结合到位,我觉得牛!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片,但它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温暖,才是值得我回味的。这个世界不乏理智之人站在高处去评判,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是用心活着的人。因为用心,才有希望。以此开始,相信中国科幻之旅也正式起步了,道路漫长,但勿忘初心勿忘人之本,才是走的长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