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喜欢平时就喜欢读一些工具书,看到樊登老师出的这一本樊登读书法第一时间就在网上看了一遍,自身觉得这本书是非常的接地气的一本书,对于没有看书习惯或者不喜欢读书的朋友是很不错的,自己看的书不多,但是看了这本书又让自己燃起了看书的欲望。
这本书讲的是樊登作为一个理科生的讲书之路,从讲书的角度来推理为什么要读书?如何读懂一本书?如何选书?如何讲书?如何制作一份演讲稿?对于很多不爱的读书的人对于读书有哪些误解?那看完了本书我也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说一下自己对这几个观点的概括。
为什么要读书?
首先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外部的环境,那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内在,然而在社会上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老师,这个时候就只有从书上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第二、读书能让自己变得勇于尝试,人类的恐惧来源于未知,但是如果通过读书让自己变得博学,那自己也会勇敢的尝试自己以前不敢去做的很多的事情。
第三、阅读“不舒服”,练就强悍的自学能力。“不舒服”的读书原则,一本书读得太舒服了,反而容易固步自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买书来看,看不进去也要坚持看。相信知识的力量。
如何读懂一本书?
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自己读书的广度,建立自己的底层积累。用书上的话概述就是:理解力的池子又多大,就能够读懂多难的书。那么理解力的池子具体有7个部分:1、经济学知识2、心理学3、国学4、管理学5、逻辑学6、哲学7、人生经验。
第二、读一本书要有总结的习惯,并且书中的经验是先认真读一遍,不需要一边读一边划重点,先读完然后间隔一个礼拜在制作一份思维导图,在总结这本书的时候才在书上勾画出重要的知识点,以便自己记忆这些知识。当然如何划线书中也明确说了一些方法:1.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时候2、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3、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4、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这个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5、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要留意转折的内容6、从不同侧面显示书的价值7、当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心灵的冲击8、书中的奇闻异事
第三、读书有两种方法,带有目的的读书或者自由阅读。有目的的读书方法:首先1、了解书的框架,2,、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3、研究的现状是什么4、这本书是怎么解决的5、这里面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6、最有力的案例是什么7、对对方又什么好处。带有目的的读书一般是读的自己舒适圈的东西,而自由阅读是需要我们去了解一个自己未知的区域,当你发现了一点亮光开始亮起来的时候,你又跳到更大区域,又亮起来一点,最后,这些亮光集中在一起,全亮了,整个大脑变成了解放区。这种感觉是很非常令人愉悦的。自由阅读的方法是:1、找到书中的主线脉络,看本书是想表达一个什么样事情,或者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2、了解书的写作背景3、了解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本书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法主要是针对于工具书方面或者是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变化的过程是什么。4.通过一句话总结书的价值,画龙点睛。
应该如何选择书籍?
选择一本好书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价值。文章中讲了一个选书的TIPS原则,T(tools)工具,樊登讲的大部分书是能够提供一个工具性的内容,以便教给大家。L(ldeas)新的理念。书的作者能够带来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发现,新的想法。P(practicability)实用性,能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改变。S(Scientificity)科学性。不是凭空捏造,也不是简单的额归纳,它一定是经历了科学性的验证过程。
科学性是选书的第一标准。但是选择一本书又分两个不同的角度,一个是工具性的角度,一个是现实性的角度。工具性的角度,在目前的社会当中是不是存在合理性,这一套方法能不能够为我所用,是工具就会更新迭代,但是目前能够用也是可以的。现实性的角度个人理解就是这一个理论或者方法是一直有效的,具有现实意义,经得起不断证明和推断的。
建设性选书可以理解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动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意义,行动,改变,这三者有其中一个,我们就可以说这本书是具有建设性的。
选书的逻辑已经讲了,那么接下来就是选书的7大技巧:1、看出版的机构,好的出版机构会爱护自己的品牌,对于出书的内容能够严选。2、看作者背景,建议大家选一些又学术背景的书,樊登老师喜欢读大学教授写的书,因为往往这些个教授一辈子没写基本畅销书,但是它一辈子的研究精华就在这几本书里。3、看推荐人,当然推荐人也要甄别。4、看好书中的书单5、看书后的参考书目6、看内容,这本书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并且有没有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它的论证过程是否严谨。7、看翻译和图书印制质量。
如何训练讲书能力?
首先训练自己的发声和节奏掌控能力,这是樊登老师在大学辩论队的时候训练出来的技能,要到处讲书,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节奏掌控能力是不行的。
培养自己的幽默感,通过幽默感能增加别人的接受程度
刻意练习=时间x积累。
讲解并分享一本书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1.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这本书表达的真正含义2、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本书,而且语言精炼简洁地表达清楚,让别人信服
讲书的五中必备的能力:1、逻辑思维能力,什么是前提,什么叫做假设,什么是论证,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所有的论证要么是归纳法,要么是演绎法。二、大局观,拿起一本书就要知道这本书的大框架是什么,而不是细枝末节。分析这本书的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本书的使命是什么?是怎么论证这个使命的?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怎么验证这个假设的,推理的过程是什么?怎么获得这个论据的?最后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三、语言能力,就是简洁,幽默,有说服力。四、同理心,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讲出这本书的意义。五、爱,对自己所讲的每一本书充满热情,因为你的讲述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对于读书的误解?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的重要,对于很多不喜欢看书的人来说值得一看。
第一、读书无用?这是对读书最大的误解,持续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古至今从未改变,读一本书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就能掌握一个人几年甚至几十年所总结的智慧,怎么会没有用,对任何人来说读书不是无用,而是非常必要。
第二、读书只追求有用?如果一个人读书,是为了以后让书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气急败坏,那他就是完全误解了书的作用。书知识催化剂,只能助力,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自己。如果完全功力的去读书,就完全落入了“读书功利化”的陷阱。知识本身是非常有用的。千万不熬以为自己读一些诗,读一些哲学,似乎在生活中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其实它会潜在的影响我们对实物的判断。邓宁-克鲁格效应的核心就是你经常不知道你应该知道些什么,不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有的人只读自己“够得着”的书,这样容易只停留在自己认同的那个层面。
第三、有的书我读不懂?这就是自己的底层积累不够。“读不懂”绝对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这知识某一刻的情况,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够读懂。
第四、读书是一件私事?把读书当成私事其实这个行为是很封闭的。读书是需要交流的,不能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圈内。
第五、自己读的效果最好?对大部分人来说“孤独”地读一些有难度的书,效果是非常不好的,要懂的分享,通过别人的评论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