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古镇
大年二十七,以回家过年为理由,绕道游向往已久的神垕古镇。
神垕古镇位于许昌禹州市西南部,因均瓷而闻名。因此,神垕古镇被评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据说,早在唐代就烧制多彩花瓷和均瓷。宋代,均瓷的技艺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些瓷器被誉为“宫廷御用珍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们以“均瓷”为产业,或制造,或经营世代延续,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诗句美誉。而今天,以经营瓷器为主的超市、小店,随处可见。
我信步走进一家瓷器店,但见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类瓷器,大到半人多高的花瓶,小到小动物口哨,茶宠,品类众多,各色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简直目瞪口呆。我专心致志地看着,不时地惊叹。就说茶具吧,工艺不同,价格不一。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叫人爱不释手。有一套碧玉透亮的茶具套装,镶嵌在一个白绒绒打开的箱内,看上去格外高贵典雅。价格在三百多,但因家里新添一套故理性离开。还有瓷葫芦,淡青色的瓶身,腰际绕着棱角分明的枝叶,叶上拖着几个垂下来的不同颜色的小葫芦,叫人喜欢得不忍放下。我看到八仙过海几位仙人,他们坐在土黄的大船上,撑船渡江,颇具情味。还有,一字摆开的“四大美女”,她们坐在竹筏上,或弹琴,或下棋,或读书或画画,代表着“琴棋书画”组合。她们侍女装束,盘发若云,仪态端庄,丰胸圆臀,古以胖为美,叫人忍俊不禁。还看到妙趣横生的“四不小和尚”,它们光溜着脑袋,和服盘坐,一个小手捂耳朵,一个捂嘴巴,一个捂眼睛,还有一个托腮,代表着不说,不看,不听,不动之意。这四个小和尚来表现孔子的训诫,是指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 。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它们小巧可爱,又颇具意味,深受人们喜爱,常摆放在茶桌上做茶宠。“四不小和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谨慎善为、与世无争的处世性格。我家的茶台不大,放一个恰好,故忍着离开。最后,我买回的是笑开花的“纳福”和尚,一枚“寿桃”以及一个“红苹果”。“纳福”做茶宠,愿每天无烦恼。“寿桃”送父母,愿长寿无疆。“苹果”放家里,愿平安吉祥。它们寓意美好,发给“小镇居民”图片分享,大家纷纷赞不绝口。
恰逢第一届春节庙会。老街拱门前,诺大的舞台,堆堆积积摆放停当的影响设备,工作人员操着普通话,手拿纸质方案,指挥着,忙碌着。街上穿制服的警察疏通管理着来往人群,街上挂满了红灯笼,人们脸上洋溢着过节的喜悦平和,一家一家有序出入街道和店铺。这里有古戏楼,雕梁画栋,吊角飞檐,印证着从古走来的历史和文化。这里的店铺名字起得诗意而有文化。我在“宋舍”看瓷器,突然感觉有穿越之感。我在“诗和远方”门前站立,突然感觉应和心意放飞心情。我在“别具一格”门前手捧一盏灯笼,心里装满过节的幸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老街挂满了红灯笼,家家都贴好了宽大喜庆的对联。踩着青石板路,在琳琅满目的美物前惊喜着,激动着,欣赏着,淘选着。满街都是霓虹灯,工作人员介绍说,傍晚五点,老街戒严,彩排央视春晚新春节目。
古朴狭长的巷子,待我自西向东穿行一遍,已是傍晚。迎面走来举旗的,敲锣打鼓的,耍狮子的,舞龙的……一组组演职人员穿着喜庆鲜艳的演出套装,巷子里瞬间热闹生动起来。要开始彩排了,我想。古镇的年味儿一下子呈现出来。这份喜庆,是属于地方百姓的,更是属于中国民风民俗的。遗憾,无法近距离观看,只是多看一眼老街楼,在久久的回味中准备启程返洛。
返程前,参观了建业大食堂以及卢家世家均瓷,接待我们的是第五代传人卢先生。展厅里全是做工考究的各类瓶瓶罐罐,墙壁上镶嵌着他和各个名人的合影照片。不懂均瓷,只觉得美,只是匆匆过客,然后开车离开卢家大院。
暮色渐起,告别古镇,我们要匆匆回洛了。那些精美的物件,成了我百读不厌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