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时候?
无聊的时候就想吃东西,明明不饿,却一直吃个不停,感觉不吃东西就很空虚?
已经有了很贵的手机,但是看到性能更好的还想再买?
心情低落的时候只有疯狂购物才能拯救你,但疯狂过后不久又感到内心空虚?
工作中有个控制狂老板,被盯的死死的,没有自由,稍有忤逆就被被骂的狗血淋头或者被无情的辞退?
与父母的关系很紧张,他们总想要让你按照他们的安排来生活?
经常说漏嘴,本来不想说的话却总是莫名其妙的蹦出来?
......
如果这些事情你都遇到过,那么你就很有必要读一读弗洛姆的《说爱》这本书,让它帮你认清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刻道理。
这个书名很有迷惑性,给人一种情感鸡汤的错觉,但是书的内容和爱情没有关系。书是好书,大师手笔,世界著名人本主义哲学家及心理学家弗洛姆晚年一系列演讲的精华,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类生存现状的深刻思考,视角广阔,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有如社会小百科,读后确实能收获不少。
这本书的观点
弗洛姆认为人最为重要的特质是活力,这活力是我们主动发挥自己的能量,表达我们自己才获得的。但我们生活其中的日益富足的社会导致我们变得既厌倦又贪婪,极力追逐物质上的成功,通过对物质的占有来证明自己的的存在,因此形成了被动的个性,逐渐丧失了人的活力与主动性。因此他建议我们从生活的喧闹中退出来,主动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逐渐恢复活力。
精彩部分说了什么
作为一名社会批评家,弗洛姆在社会这个层面对人类的生活做了粗线条的勾勒,展示了社会对人的心理及情感的影响。本书涉及社会学与心理学不少内容,包括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厌倦与沮丧从何而来、侵犯行为的起源、虐待狂的特性、梦是怎么回事、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希特勒的心理病态,先知对于今天的意义等内容。
最为精彩的部分是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厌倦、虐待狂的特性和弗洛伊德学说三个重要概念。他给出的解释个人风格明显,博采众长之后又融会贯通形成独特见解,一边讲故事一边解释,曾经令人望而却步的社会理论也变得十分有趣,浅显自然,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一)我们社会的富足与厌倦
弗洛姆对富足这个词做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富足有两种,一种是多余,一种是恰到好处的丰富。而我们目前所处的富足则是经济发达,物质泛滥的环境。在这个富足到满溢的社会里,很多人患上了时代病。
他们对物质消费上了瘾,不由自主的买买买,但他们的消费却不是为了满足真正的需求,而是为了占有,试图通过占有和消费越来越多的商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富足的社会里,我们源源不断生产着超过我们需求的商品,也刺激着我们不断膨胀的欲望,拥有的越多表示我们越成功。然而铺天盖地而来的商品像是冰糖大山,一方面让我们变得贪婪,总想不顾一切的占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备受压迫,变得无比焦虑。
在这座大山的压迫下,我们完全失去了主动性,被占有的欲望所控制,要了再要,有了还要再有,变成了始终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如果没有消费某些东西我们就会感到沮丧和空虚,急切的想要用某些东西填充,而消费则消除了我们的焦虑使我们获得短暂的满足。
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的价值已经被占有多少物质来衡量。如果想要成为最成功的,那就要拥有最多的最好的。那么人就变得被动,被物质所控制,人的主动性和活力都慢慢消失,自我的真正需求被压抑了。所以,我们活的并不健康。
作为人本主义的哲学家,弗洛姆看到了弥漫于社会中的厌倦与沮丧,他看到了人们正在渐渐脱离原有的轨道,变得越来越荒谬,元气大失,所以他说拥有再多的商品也不会肯定的带来幸福快乐,真正的快乐来自于人的主动性的发挥,而真正的主动又依赖于人的力量的利用与培养。
所以,弗洛姆说重要的事情是要从生活的喧闹中退出来,停止对社会环境的不断反应,主动去发现内心的真正需求,培养自己的力量,慢慢变得自由,从而走向成熟。
(二)虐待狂的特性
弗洛姆从人类发展历史的角度反驳了关于侵犯行为 起源的两种观点,他认为侵犯行为不是出于本能,也不是受到了后天的奖励,而只是一种生物学方面的产物,侵犯行为所必须的神经生理机制存在于我们身上,遇到社会的某些刺激就会调动起来,所以我们会做出侵犯的行为。
他指出具有强烈侵犯意识的人大都存在于那些社会地位最低,处于社会金字塔底层的阶层中。他们没有受过很多的教育,生活中的乐趣少之又少,又缺乏改变动力,他们眼看着自己逐渐被这个社会忽视,郁积了大量的愤恨,所以他们具有强烈的侵犯意识,不仅性情暴躁,而且富有破坏性和敌意,往往会成为虐待狂。
弗洛姆针对侵犯行为做了深入的研究,他提出虐待狂们具有以下的特性:
首先,虐待狂患者的目标是彻底的控制他人。
他们总是把别人当做他的财产,一个受他支配的对象,而且他们热衷于伤害另一个人的身体,彻底的控制另一个人。他们希望能像制作陶器的工匠一样,可以任意塑造被他控制的人。
弗洛姆还提出了温和的虐待狂形式,这种虐待在我们的生活中更为普遍,而我们没能敏锐察觉,他的这一发现很有现实意义。
他认为温和的虐待狂能在所有人身上出现,但是在母亲和老板身上特别明显。他们控制一个人不是为了伤害他,而是给他带来好处。他们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他们对他的生活干预太多,导致他失去了自由支配生活的力量,变得温顺而驯服。
施加虐待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虐待狂意图,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一番好意,而被控制的人也因为受到好处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没能察觉到自己正在经受虐待,他正在成为一个顺从的、依赖性的、不自由的人。
现在暴虐的虐待狂形式已经少有提及,而这种温和的虐待则更为常见。这种形式也存在与警察、护士、教师、狱警等身上。他们的权利不大,是庞大机器上微小的螺丝钉,对很多事情没有发言权和决定权,且有严格的秩序要遵守,但是与他们交往的孩子、病人或囚犯而言,他们的权力则相当大。当然他们并不都是虐待狂,而只是他们中容易出现虐待狂。他们以相反的动机行事,通常认识不到他们自己的口号背后,是一种逐渐高涨的想要控制别人的激情。
这种想要控制别人的强烈欲望也同样出现在官僚体制中。书中以邮局的职员为例说明。邮局职员本可以多花几分钟时间为排队等候多时的两名客户办理业务,他却以下班时间不办理业务为名而把他们拒之门外。看着那两名客户沮丧的离开,他的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
他利用自己有限的权力控制他人,让他们言听计从,变得温顺和无能为力,而他在折磨这两个人的行为中获得了乐趣。这种虐待狂的形式并不激烈,而且相当温和,他把他们拒之门外就达到了目的,这种虐待在生活中更为常见。
其次,只有孤弱的人才能唤起他们的兴趣
虐待狂是十足的两面派,灵活的变色龙,对于强者,他们表现出怯懦和温顺,以示臣服;而对于比他们弱的人则面目狰狞,毫不心软,痛下毒手,大肆欺凌。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欺凌弱小不会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感到内疚,更不会有厌恶感,相反的,弱小的人更能刺激起他的侵犯意识,他知道弱小的人防卫能力有限,不足以保护他们自己,他施加的任何虐待都能屡屡得手。
最后,他们对秩序过分专注
对于虐待狂来说,控制别人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别人对他俯首称臣,温顺服从,不能有丝毫忤逆,在这秩序之上,他们才能施加控制和虐待。
而生活却是不能被提前预知的,它意味着不确定性,不可控制,因此虐待狂对于生活往往充满惧怕,为了获得安全感,他们将可以确定的秩序当做关注的重点。
(三)弗洛伊德学说的三个重要概念
弗洛姆认为弗洛伊德的学说目的是要对人类的情感,尤其是非理性的情感进行理性的理解,也就是他要用理性的方式去解释非理性。他指出受时代精神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学说有其限制性,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因此他提出了自己对弗洛伊德学说的看法,阐释了三个重要概念。
压抑这个概念是说我们常常按照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动机行事。
我们做某件事的动机经常与我们宣称的不一致,比如说漏嘴的时候,不小心说出口的话才代表了我们真正的想法。虐待狂的父亲在暴打孩子的时候,他的虐待狂动机与他声称的为孩子好也是十分的不一致。
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做出的行动与真正动机大相径庭,只不过这些动机被我们压抑,大部分时候我们不愿知道或意识不到而已。
抵抗是说我们拒绝某些信息,即使某些信息对我们有利。抵抗的反应包括生气愤怒、无视、疲惫或沮丧、逃避这四种。
当听到不想听的话时,我们就容易生气,愤怒,以此来表明我们受到了冒犯。当听到某些不喜欢的信息时,我会忽略他们或者表现出疲惫或沮丧的样子,这样来表明我们受到了委屈,也在暗示他人以后不要再提这样的事情。
真实情况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想改变,都想要坚持自己习惯的方式,因此当别人告诉我们需要我们改变的信息时,我们往往逃避,最常见的方式是粗暴的回绝,以此来证明需要改变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其他人。
移情是说我们并没有把别人看做是本来的他们,而看做是在我们看来似乎是的他们。
在生活中,我们怀着希望,一厢情愿的把我们的幻想投射到交往的对象身上,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情境,了解与我们交往的人,这就导致我们更多的是在和自己的幻想打交道,也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当我们从幻想汇中走出来时候为时已晚,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虽然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政治经济问题、心理学,甚至对佛学也颇有研究,但他的落脚点和关注点都是人。他冷静的观察这我们这个社会,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保持关注,发现我们的问题,并作出认真的思考。
弗洛姆最为看重的是人的活力,所以他对于我们正逐渐丧失活力这件事很是失落。在书的最后,他不惜笔墨来阐述我们是谁,对每种关于人的定义做出评价,试图让我们对人的本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作为人,我们有着特殊的本质,我们拥有理智,因此我们的思想能够超出对物质需求的满足,用理智来分析自己的感受,权衡利弊,来确定什么有利于我们的发展,而什么则会阻碍发展。
真正的快乐来自理智的行为,而厌倦则是不正确的生活方式的结果。所有我们要做的就是恢复理智,从生活的喧闹中退出,去发现作为人所特有的主动性,日渐自由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