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第二篇写什么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个题目——“什么值得等待?”
顺着这个题目,下一个合理的提问是:“什么是等待?等待于我又有什么意义?”
等待是允许,允许期待不会马上兑现。等待也是包容,包容每个按照自己节奏成长的脚步。等待还可以是放下所有特殊的目的的一个慵懒的下午,放下所有的应该也许,放下所有的一本正经,放下所有的事先安排,把自己放进一个随意的环境,遇到有意思的人,看见有意思的景,把自己放进时间里,做一幅画。
等待于我是一种奢侈品,在所有事情都要立刻马上的时代,在所有行为都要指向目标的时代,在所有事情都匆匆忙忙的时代,在没有时间一点一点品味美食在口中层层融化的时代,太少消费了。因为所有的行为都指向了目的,所有的事情又完成得太快,快得没有了回味,缺少了韵味,在等待的过程里,该作的事情已经完成,只能在空白里去等干枯的结果,剩下的部分不是你能掌控的,也无法填满,一种失控状态下的留白。
那么什么是值得我等待的?
第一个等待是儿子的钢琴曲。和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我们在儿子四五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去学钢琴。儿子一点也不喜欢(当然这只是我当时以为),虽然他很乖的练习,也按部就班的进步,但我知道他就是不喜欢。甚至就是在上钢琴课的时候,也总拉着老师东拉西扯,天南地北,不愿意把心力放进钢琴里。面对一次一次,不能完成的钢琴作业,老师温和又带着责备的眼神,我开始焦虑了。用尽了办法,甚至直接告诉儿子,要不不要学了吧,你不喜欢,爸爸妈妈也浪费钱。可是,儿子却令我惊讶地坚持了下来。直到换了一个钢琴老师,他开始让儿子学会倾听音乐,细致的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种种小情绪,大情绪,怎样对待每一次乐句的再现,怎样理解音乐的语言。我也开始放下焦虑,把儿子交给老师,交给时间,交给相信……儿子开始慢慢的改变。终于有一天,儿子坐在钢琴前,安静地坐了一会儿,接着一个从未听过的旋律就从他指尖就那么自然的流淌了出来,那么美,那么诗意……这个等待是三年。
第二个等待是自己。2015年末离开了上一家公司,我进入到一种极度混乱的状态,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方向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作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没有收入使我被巨大的恐惧攫住,仿佛行在没有光亮的黑夜,深一脚浅一脚的踟蹰。我开始到处尝试,参加各种我认为可能遇到机会的活动。努力让自己过得有一点意义。但是心是漂浮在半空的状态。甚至在阳光灿烂的下午,温暖的咖啡馆里,我仍然感受不到一丝的惬意和舒适。我开始疯狂地练习长跑,在奔跑中沉静下来,尝试与自己的对话……这种内外的探求持续了整整一年,我唯一做对的事情,就是没有急着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渴望,期待,脆弱,坚强……直到找到心的方向。然后,从16年底事情发生了转变,我开始了和伙伴的创业尝试。为了这一切,我等待了自己一年的时间,但是我认为我值得等待。
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妻子在这一年中对我的等待。这是我要说的第三个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