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点小忙,下午接完孩子就去买菜,回来就开始做饭,一周没有在家,就想给孩子做些可口的饭菜。
吃完饭已经八点了,老师布置的和孩子一块看记录片《大学》,孩子不看,说又不是必须要看不想看。不看就不看,于是我出去锻炼了一个多小时。
时间接近十点,今天的简书还没有写,怕十点以后发表不了,有点慌了。
静下心回忆一下今天看老师们简书的收获,还挺多的。
从咏春老师的简书里知道了啥是“效能感”。拿两个孩子做菜举例说明让人容易理解,一个孩子说自己会做菜,并且做的很好,结果做出来的不尽人意,但相信下次一定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孩子对自己有信心,效能感就高;一个谦虚的说做不好,结果却做的很好,但还是说我没有妈妈做的好。这样的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不会有很大的创新能力,效能感就低。我感觉自己就是和第二个孩子一样的类型,看到了自我效能感需要提升的地方。
从田平老师的简书里看到一个点:允许孩子向后看。拿一个孩子一次考试差举例子,孩子说一次考得差又能咋样?***比我考的更差呢!平时要是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总会认为孩子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但从老师的文章中明白了这也是孩子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安慰,如果一直对自己要求很高,一直紧绷着一根弦,时间久了孩子会很累或者会痛不欲生的。想起一次孩子没有考好,很坦然的说:一次考的差咋了?说明我进步的空间大!不仅是进步的空间大,孩子的心也很大,恰恰孩子有这样心大,才能承载了学业的压力。
早上看到静芳老师的文章,关于昨天奋赢老师孩子脚打球韧带断裂该不该找对方承担医药费的话题讨论。静芳老师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让人佩服她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实在高超,不仅从篮球爱好者视角,分析出他们的观点,让人觉得合情合理,还从心理学角度,指出是不是妈妈心里有卡点过不去?只有佩服二字可以表达了。
下午又看到阿莲的文章,那略带伤感的文字一下子就把我代入进去了,天下的老母亲都是一样的心啊!我也常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会给孩子最好的陪伴。晚饭时又看到窦保卫老师的文章,和孩子吵了一架,针尖对麦芒了。从窦老师的简书里发现他儿子一直是个心疼爸爸,会做饭的好孩子,从阿莲老师的文章里也了解女儿是个孝顺知道心疼父母学习又好的孩子,但在父母眼里孩子总不是十全十美的,孩子确实也是有一点小毛病的,咱允许孩子优点缺点并存,这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我的大儿子这次回来特别勤快懂事,提水买菜做饭刷锅,我也欣慰,但孩子不喜欢拖地,我累的满头汗在拖地,儿子没有说妈你别干了我来拖吧!所以家家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家家都有不一样的烟火。
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读老师们文章,品百味生活,感悟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