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写的《瓦尔登湖》,尽管才看了不到50页,但被作者的观点大大“震服”,在此书中作者崇尚简朴生活的观点让人很是惊叹,他说:“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过着物欲的生活。这样的情形今天依然存在,并且愈发严重。我们有许多人几乎很少去关注在那些琐碎的个人利益和活动之外的事物。许多人的精神活动过于局限,只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
用梭罗的话来说,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仔细想想,这些话其实还蛮有道理,人们终极一生追求的很多东西都是物质,比如现代人喜欢的房子、车子和票子等等,而这些其实也是让现代人活得累的原因。这让我真的想放下俗世的一切,立刻回归最简单的生活。我甚至想如果我现在还是单身,我是否能够更简单的放下?
如果我还是单身,我真的想辞掉现在的工作,并不是我不爱这份工作,而是父母老了,真的想停下来一段时间,可能是1年或者2年,回到老家陪在他们身边,我这样说一定有人说,你真的以为你是一个孝女吗?其实不是,真的是觉得如果可以,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是陪在父母身边,陪他们安度晚年。
如果我还是单身,那应该没有法律上的爱人,那样我可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需要顾及爱人的感受,当然看似孤独,但相对自由。如果我还是单身,我也不会有孩子,并不是我讨厌我的孩子们,而是抚养孩子真的责任重大,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我也会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那样真的可以少承担很多的责任。
如果我还是单身,我也可以回归最简单的生活,比如回到老家,陪在父母身边,种菜、种田,空闲时看看书,写写字。回归最简单的生活,我不需要房子、车子甚至一切其它的娱乐活动,除了陪伴父母,一日三餐,有书陪伴我就行,那样的生活于我而言就是一种挺好的生活。
当然我也知道,如果我此刻还是单身,在父母眼中,在身边的人眼中,我可能是一个“怪物”,我需要一颗足够强大的心来应对一个超超大龄单身女性的世俗的烦恼,不能在乎别人的话,并且说服我那传统的双亲的理解,这应该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但只要我内心够强大,足够坚定,我想他们也会慢慢接受吧!因为事实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它都是客观地存在着。
一直以来我并不反对结婚也不反对生孩子,毕竟人类的继续需要有人结婚有人生孩子,但是如果可以选择,我觉得单身可能更适合我这样的人,我知道我这样说,会有人跳出来反问我,你现在所说的都只是假设,你真的了解单身者的烦恼吗?
是的,我知道,单身有单身的烦恼,但此刻我只是看了这本《瓦尔登湖》后我觉得想单身的愿望是那样强。也许有人会说,你一定是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才这样说的吧?我想有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的原因,只是觉得其实人想生活得顺畅、快乐,其实真的不需要那么多。
很多时候,是世俗的观念误导了我们的选择。这里我又想到另一个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月亮与六个便士》,男主角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思特里克兰德这样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不被理解的,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做出这样的选择呢?但其实人们都知道,很多人还是很羡慕思特里克兰德,他能够这样决绝,其实他根本不在乎别人如何看他,包括他的妻子和孩子,他觉得他们有他们的人生,而他自己也有属于他的人生。
可是我终究是一个平凡的俗人,我没有勇气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抛夫弃子,去过自己想要的简单的生活。于是我还在这个俗世里苦苦地挣扎,为明天而拼搏,为孩子而勇敢坚持着,期盼有一天孩子大了,能够获得稍稍的悠闲,去过那种理想的生活,愿只愿到那时,自己能有足够健康的身体来享受这想像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