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一是因为要帮忙,其二其实自己也本没有心情看书,但是年后家里也清闲下来了,人不能太闲,太闲会出事所以本着这点,我就在邻居家借了这本书,其实一说到法家可能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法律法规,这样理解其实也不算错,只是有些片面,不准确。法家其实是实践家,轻空谈,重实践,所以大家听过的法家的典籍很少,他不讲究儒家立功、立德、立言那一套,他们最看重的是实际,是效率,是结果。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年代,法家代表人物有很多,管夷吾、慎到、申不害、卫鞅、韩非、李斯,这些人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前面也说了法家是实践家,不宣讲仁义道德,讲的是利害,是利益与危害,所以他们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富国强兵,在《商君书》中就强调农耕,兵战。为什么要重视农耕?因为只有重视了农耕,种田的人才多,种田的人多了,自然粮食就多了,粮食多了国家自然富强了,除了这点还有另一点,因为种田的庄稼人普遍都很淳朴,老实听话好控制,所以相反的是法家提出了要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因为他们认为这类人内心狡诈,有机巧之心,不好控制。
为什么要推行法治,这是因为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的,都是有私心的,在《韩非子》中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到庙里祈福,妻子就说请你赐给我两百匹布吧!丈夫听了过后,就问妻子为什么不多要点,妻子马上说道如果多要了布,你就会把布拿去换钱,有了钱你就会纳妾,你纳妾后我一定会受到冷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妻子用推断出来的尚未发生的事来做为现在的行动的参考很明显是不合理的,但是站在一位姿色不足的女性立场这又是完全合理的。这还是同床共枕的夫妻,何况是陌生人之间。这种肯定是有碍于国家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所以只有在国家推行法律,规定哪些事不能做,做了有什么样的惩罚,哪些事可以做,做了又有什么样的奖励,这种罚罪赏功,极大地遏制了罪恶的发生,也让善行善举得到发扬。
谈法,一定不可能离开势、术。势,权势,威势、气势。术,权术,诈术。二者与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离势则无惧,势离法则无固,法离术则无威,术离法则无依,势离术则无形,术离势则无力。